妇女儿童
霞光润山花 —— “朝霞妈妈”的十年苗寨情
2025-08-11 09:37:04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赵得地 戴金栋 吴雨婷)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巫梭村,错落的木屋依山而建,406户人家、2000多名村民世代在此居住。这个距最近的方召镇政府还有20公里山路的村寨,曾让许多女孩面临人生岔路:继续读书、辍学打工或是早早结婚生子。2004年出生的杨星就曾坦言:“没考上大学的话,我早该嫁人了,说不定现在怀里正哄着第二个娃。”

  2015年的一个午后,胡朝霞等人来到巫梭村,成为杨星命运的转折点。当时上小学五年级的杨星仰着脸问:“你就是朝霞妈妈?从很远的地方来吗?”胡朝霞蹲下身,视线与她齐平:“想不想去我的家乡看看?山外面有更宽的路,读书能带你走出去,去好多好多地方。”这句话成了杨星的动力,她2016年进入台江县第一中学,2019年考入台江县民族中学,2022年拿到贵州中医药大学录取通知书,真正踏上了“更宽的路”。

  胡朝霞是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区分局副局长,土生土长的北仑人。2010年,还是车管所民警的她从爱心人士口中得知1600公里外的巫梭村,以及那些“像山里野花一样可爱”的孩子。她认为“每个孩子都该有绽放的机会”,2011年起开始结对帮扶巫梭村孩子,4年间认下28个“儿女”。



胡朝霞(右四)与巫梭孩子合影


胡朝霞与巫梭孩子拥抱

 

  2025年暑假,杨星踩着青石板路迎回胡朝霞,笃定地说:“读了三年大学,我才懂‘走出去’不是为了逃离。我想留下来,做个能听懂苗族方言的医生。发展不是走出去,是走回来。”胡朝霞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欣慰。

  巫梭村的姬进忠,因常帮长辈当方言“翻译官”,萌生了当医生的想法。但在闭塞的山村里,这个梦想像盘绕的山路,看得见方向却摸不清尽头。小学四年级时,他第一次给胡朝霞写信,在桌前坐了一下午,笔尖反复摩挲纸面,歪扭的字写了又擦,墨迹在纸上洇出痕迹。胡朝霞的回信总带着鼓励,而高中毕业前的一封回信,让他彻夜未眠。当时,身为长子的姬进忠因家境拮据,看着同村人务工盖房,动了放下课本的念头。胡朝霞在信中写道:“目光有短视与长远,吃苦有一时与一世。”这句话支撑着他前行:2019年考上贵州医科大学,2024年保研浙江大学,成为巫梭村第一个研究生。

  “牵挂深了,想做的就多了。”2014年,越来越多北仑人被胡朝霞的执着打动,加入爱心接力。大家送来电脑、图书、冬衣,发起 “阳光早餐”项目,让更多孩子与远方的温暖相连。2015年春节,巫梭村孩子寄来集体邀请信:“朝霞妈妈,来让我们说声谢谢吧。”当年夏天,筹备数月的爱心团队踏上巫梭土地——经2小时飞机、5小时车程,跨越山海赴约。

  那天,苗寨芦笙震天,杨星、姬进忠等孩子们穿着银饰盛装,冒雨在村口排成长队。在台江县城读初中的张金莲,特地让父亲骑30公里山路来拍照,想看看“朝霞妈妈是不是像梦里那样美”。胡朝霞望着一张张稚气的面庞,泪水混着雨水滑落:“一切都值了。”她站在小学操场土台上问:“从今天起,我们一起努力,改变自己、改变家庭、改变村寨,好不好?”山呼般的回应在整个苗寨回荡。
 


李科(左)向胡朝霞(右)表示感谢
 

  今年7月,贵州高考分数线公布,巫梭村23名高中毕业生全部过本科线。村支书李科红着眼圈说:“2015年至今,村里走出了100多个大学生。十年啊,是胡朝霞把我们从‘尚耕’变成了‘尚学’。” 如今,“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长大后我要成为你”“带着本领回来建设家乡”…… 胡朝霞的话,已化作巫梭村的精神共识,融入村寨的日常与未来。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