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
构筑慈善矩阵 护航儿童成长 —— 遂宁市船山区探索构建乡村儿童发展支持系统
2023-11-20 10:13:19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王依霏)今年以来,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深入开展省级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聚焦缓解乡村儿童关爱服务城乡供需失衡、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长效发展支撑的普遍问题,以乡村小学“唐家乡小学”为切口,推进“梦圆唐小慈善校园”项目试点。通过党政部门、城乡、家校社联动,同步挖掘、盘活乡村资源,共创“唐小梦花园”慈善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合力为乡村儿童构建长效的发展支持系统,阶段参与和受益逾4万人次——为加速共同富裕,创造了项目的服务和启示价值。

  规范集成,创新项目对接服务机制。建立制度保障、枢纽桥梁、数字化管理“三位一体”的基金项目对接服务机制。依托船山区慈善会,成立唐家乡小学童梦园慈善基金。依据《船山区个性化冠名慈善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基金在校园慈善救助、校园发展治理、儿童关爱保护、校园应急响应四大领域的使命。在“掌上慈善汇”互联网平台建立专有公募通道。基金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实现无地域参与障碍、无现金监管风险的数字化便捷渠道,阶段募捐5.2705万元。学校联合专业社工组织技术支撑,实施儿童助学和儿童帮扶等2个慈善微项目,让乡村儿童缩小与城市孩子的学习条件差距,缓解特殊困境儿童经济压力。通过规范集成,校园慈善基金畅通了社会资源渠道,增强了乡村小学的关爱服务能力。

  组织集成,推进城乡整体联动机制。建立党政部门、城乡、家校社整体联动机制,帮助项目链接资源,提供政策指导,解决土地、环境等问题。区大学生社工站、唐家乡社工站城乡联动。发动3支高校社团的艺术、心理专业志愿者支教,补上乡村教育的短板。发动船山慈善小天使支教唐小,催生乡村孩子自信之花。组建农户联盟开办慈善养殖,增强城乡互助。在社工站支持下,学校联合属地社区,通过微课堂、儿童议事会等“家校社”联动,孵化了由近100名孩子组成的“唐小梦”少年团,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行动,共创“唐小梦花园”慈善基地,涵养公益情怀、培育责任担当。通过组织集成,高校的艺术、心理、体育等专业志愿者支教,补上了因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导致的专业资源短板,增强了乡村小学的教育服务能力。

  载体集成,探索全域参与长效机制。以共创“唐小梦花园”基地为合力载体,由关爱乡村儿童拓展到乡村振兴、文化艺术等领域,营造慈善美学文化产业场景,探索全域参与长效机制。结合船山“慈善列车”服务品牌,营造“遇见未来”“唐小月台”“花语小筑”等慈善美学打卡场景,营造慈善文化服务场景。设立污水处理“环保湿地”传播环保科普知识,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展“我为家乡捐棵树”行动,共建“95故乡林”“老兵小道”,让善意回归最本质的表达。激发内生动力,营造“船情义田”“农家善殖”“爱芽文创”等互助型慈善产业场景,规划引进外部资源实施户外拓展项目,凝聚学生和城乡参与,增能校园慈善基金,促进乡村儿童成长关爱可持续。通过载体集成,搭建“唐小梦花园”这一立足本土、面向全国的“慈善+N”参与平台,增强了唐家乡小学高质量发展能力,为促进全民全域全时慈善参与创造了启示价值。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