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绿色环保
再添新绿!榆林慈善林项目书写绿色答卷
2025-04-30 10:17:39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高 熙)人间最美四月天,正是植树好时节。近日,一群举着旗帜、身着红马甲的人来到了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的“榆林慈善林”,他们是由榆林市慈善协会与榆阳区慈善协会工作人员、榆林慈善志愿者代表组成的60余人的慈善义务植树队。这是榆林市慈善协会与榆阳区慈善协会联合营造“榆林慈善林”的第7个年头,本次营造的是位于榆阳区巴拉素林场五十里明沙林地。大家在林场技术员的指导下做了简单分工,便熟练地行动起来,两三人成组,有的挖坑,有的运树苗,有的栽树,有的浇水,每个环节都井井有条。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劳动,300余株樟子松树苗迎风而立,参与植树的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植树造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能够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图为2025年榆林慈善林义务植树活动现场
 

  十年树木,聚木成林,善作善成。2010年第三届理事会换届后,榆林市慈善协会大力组建发展慈善志愿者队伍。队伍组建好后,植树造林便是慈善志愿者们每年开展的重要活动之一。每年清明一过,慈善志愿者们或参与市内组织的植绿行动,或自发开展义务植树。据统计,仅第三届理事会期间慈善志愿者义务植树累计15万余株。

  2017年,市慈善协会第四届理事会换届时,恰逢榆林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刘洪会长带领新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提出以“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做好慈善工作”的总体思路,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等重大发展建设。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在榆阳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植树基地探索营造了第一个“榆林慈善林”。2019年,为了进一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和榆林市委、市政府加快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建设进程,持久开展“生态建设绿化大行动”的号召,榆林市慈善协会与榆阳区慈善协会联合营造千亩“榆林慈善林”项目在距市区12公里处的小纪汗林场所属黄土梁东沙林地上正式启动。榆林市慈善协会终身荣誉会长赵兴国为“榆林慈善林”题字。市、区慈善协会与小纪汗林场签订了合作协议,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目标栽种樟子松3万株、沙地柏10万株。市、区慈善协会负责筹集项目资金90万元,每年组织慈善工作人员、慈善志愿者和社会有识之士参与植树;小纪汗林场则负责每年提出栽植计划、技术指导和后期林木管护等。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到2023年1000亩慈善林植绿项目如期完成,成活率达90%以上,参与植树的人数累计5000余人。

  2024年,新修改的慈善法明确慈善组织开展的慈善活动包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榆林市慈善协会与榆阳区慈善协会接续实施营造“慈善林”项目,“慈善林”又拓展到了牛家梁林场、巴拉素林场,“榆林慈善林”持续不断扩大、增绿、添彩,如今已绿树成荫。据不完全统计,十几年来,榆林慈善系统累计义务植树达59.6万株,在“三北”防护林的伟大建设中留下了榆林慈善人的足迹,也充分体现了榆林市慈善协会坚持党的领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品质。

  植树的途中,大家还在林场瞭望台上听榆阳区林业局负责人介绍了榆阳区植树造林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巴拉素林场的治理情况。顺着林厂工作人员所指的方向,能够看到榆林市臭柏自然保护区和华能碳汇林基地,一棵棵新栽的小树星星点点地屹立在早年播种的半固定防沙植被中,一眼望不到边。据林业局的同志说,自1956年毛主席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后,当时的榆林政府为了发动老百姓参与植树造林,曾制定过“栽一棵树奖励一斤小米”的激励政策;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榆林涌现出了主动投身到荒沙中奋战的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第一代铁娘子,以及石光银、牛玉琴等治沙先锋;榆林人“以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的治沙精神,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助力祖国的绿色版图一次次刷新拓展,也筑就了榆林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的不朽传奇。

  治沙精神重塑自然,慈善精神重塑人心。榆林市慈善协会持续营造“慈善林”,正是把植树造林和慈善奉献有机结合,用修复生态的“绿色之手”和关爱困难群众的“温暖之手”为共建美丽榆林贡献力量。同时也印证了“慈善”二字,不在于一时之举,而在于爱心播种后的那份持续不断的用心。“慈善林”如此,“慈善人”亦然。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