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许佳洲)暑期高温天气持续,各地围绕防溺水、健康防护、急救技能普及等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夏日健康守护”系列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趣味科普、家校社协同等方式,为居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织密健康防护网,助力平安度夏。
防溺水教育:从“说教”到“沉浸式体验”
针对暑期溺水事故高发态势,广东省韶关市多地社工站推出“童心守望”“童趣护平安”等主题活动,通过憋气体验、窒息模拟、安全手绘等创新形式强化警示效果。新丰县马头镇社工站组织学生体验短时憋气,感受水下窒息的窒息感,并引导他们绘制警示雨伞,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创意作品。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社工站则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漫画手册和情景模拟,教会孩子区分“安全接触”与“危险接触”,并强调“同伴溺水不盲目施救”的核心原则。此类活动通过情感共鸣和互动实践,显著提升了儿童的风险认知与自救能力。
家校社协同:构建安全防护网络
四川省富顺县严格落实“1530”安全教育机制(每天1分钟、每周5分钟、节假日 30 分钟防溺水提醒),各校深化“千师进万家”活动,通过家访、家长会、微信公众号宣传、安全提示短信等多渠道,向家长推送《暑期安全告知书》,明确监护职责,普及“防溺水七不两会”“交通安全四知道”等知识。联动村(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利用“村村响”、赶集日、院坝会开展接地气宣传。印制安全宣传册及扇子各5万余份发放到各镇乡(街道)、各学校。湖北省当阳市建立“无人机+地面巡查+社区干部”联防机制,对水库、河道等重点水域每日排查,增设警示标识与救生设备。
健康科普:从疾病预防到中医养生
多地医疗机构与社区联动,针对夏季高发疾病和亚健康问题开展专题科普。北京普仁医院推出“脊柱健康夏令营”,结合动画讲解和急救技能实训,帮助儿童掌握心肺复苏等技能;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院举办“中医夏季养生”活动,指导居民自制驱蚊香囊,并通过耳穴压丸等中医疗法缓解失眠。河南郑州市金水区院校社区则聚焦户外工作者,开展防暑降温讲座,发放风油精、清凉油等物资,并通过模拟演练提升中暑急救能力。此外,深圳、上海等地通过“家庭网络公约”签署、儿童心理剧演出等活动,护航未成年人暑期网络健康。
今夏各地的“健康守护”实践,既体现了对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基层治理的创新活力。通过多元化的科普形式、精准化的风险防控和可持续的协作机制,全社会正共同为儿童和居民筑起一道坚实的夏日健康防线。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