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建慈善信息统一发布平台
社会救助改革将围绕“提标、扩面、精准化”进行,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
日前,广东省佛山市民政局组织召开“全市民政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并正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民政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对佛山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慈善事业、城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和殡葬事业发展等服务领域部署改革措施。就在前日,佛山市民政局副局长田园在电台节目中对方案中社会救助、慈善事业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从依靠申请救助
向主动发现救助转变
“虽然我市社会救助标准逐年提高,但社会经济水平飞速发展,救助工作需及时提标扩面,与之匹配。”市民政局局长陈浩斌在会议上表示,民政民生服务要坚持人民为中心兜住底线,未来佛山要从救助工作方式和精准救助方面入手,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改革。
会议当日出台的方案中提到,未来佛山除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扩大救助范围和加强救助监督外,还将积极推动社会救助对象从绝对贫困人员向相对贫困人员转变,救助范围从收入型贫困向收入型贫困与因病、残、学等刚性支出导致的支出型贫困并重转变,救助模式从依靠申请救助向主动发现救助转变。
接下来,佛山社会救助改革将围绕着“提标、扩面、精准化”这三个方面展开,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引入社会力量,多种措施实现精准救助。当中包括,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社联动模式,搭建慈善组织、社工机构、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平台,为救助对象提供社会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社会融入等综合救助服务,形成社会救助合力。借鉴南海大沥“彩虹桥”项目,对每户低保家庭建立档案,实现个性化救助,找出每户家庭致贫的原因,制定帮扶措施,并通过社工有效、系统的介入,满足个性化需求,改善他们的处境,提升自我效能感,实现精准救助。
未来,佛山市还将全面应用佛山市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完善社会救助信息资源库,建立低保对象综合评估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促进基本生活救助和相关专项救助有效衔接,政府救助和社会力量救助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各类困难。
筹建公益慈善学院
连接公益资源
近年来,佛山积极建设“乐善之城”,佛山公益慈善发展日渐向好。《方案》提出,佛山要建立健全慈善事业发展水平综合监测与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和信息统计发布制度,从而全面、科学、准确反映全市慈善事业发展状况。同时,佛山将积极搭建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慈善工作网络,通过激励政策方式,培育发展更多慈善组织,优先发展具有扶贫济困功能的慈善组织特别是基层慈善组织,扶持发展互助型、服务型慈善组织,鼓励发展资助型基金会、企业基金会、家族基金会等各类慈善基金会,通过品牌项目宣传慈善文化,让慈善进社区、进校园,全力打造“乐善之城”。
为进一步营造乐善氛围,《方案》提出,筹建佛山市公益慈善学院,通过连接高校和专业机构资源,大力开展慈善从业人员培训、领军人才培养、慈善理论和实务研究。同时,还将通过建设市级慈善信息平台,促进慈善组织落实信息公开规定,自觉接受社会和有关部门监督,增强行业透明度和公信力。
“全民慈善、快乐慈善、阳光慈善、高效慈善、共享慈善是我们最终抵达的目标,我们希望慈善实现精准化,每一分钱都能精准高效地投放到每一个人身上,让每一个募捐者都能参与到慈善当中。”佛山市民政局副局长田园表示,市民政局将建设全市统一的慈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慈善信息,定期发布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度指数,实现慈善信息公开常态化,不断提高慈善透明度,打造阳光慈善形象。(关婉灵)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