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报告中的这些内容,对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部署,为教育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奋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这十年,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让人欢欣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让我们感到无比振奋。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从教育部公布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十年来,我国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受教育程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21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比2012年增加了1年。
这十年,教育系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普惠性幼儿园更多了,2021年全国有普惠性幼儿园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其中有一半是公办园;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孩子上好大学的机会更多了,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得以实施,每年从全国招生计划增量中专门安排部分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招生;农村孩子的个头更高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别增高了4.2厘米和4.1厘米……
这十年,教育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日益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中高职学校10年来累计培养毕业生7900多万人;高等学校10年累计培养了7700多万高素质专业人才,持续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教育部直属高校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各校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44.4亿元,帮助制定规划类项目1352项,落地实施科研项目1949项。
十年来,教育始终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支持的事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校舍条件明显改善,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从3.7平方米增至5.1平方米;生均室内体育用房及运动场面积从7.3平方米增至8.2平方米。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最好最安全的建筑在学校”的理念得到群众公认。学校信息化配置水平显著提高,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互联网接入率接近100%;义务教育学校多媒体教室比例超过70%,较10年前提高了30个百分点以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国高校青年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作的报告激发了广大青年为梦想不懈奋斗的蓬勃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勉励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见证伟大变革 感悟辉煌成就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中,也刻印着青年奋斗的印记。
2020年,云南最后9个贫困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兰坪县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赵天阳曾在这里支教。“十年间,当地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设施焕然一新,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了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赵天阳说。
历史激荡青春 青春创造历史
从学校到山村、从实验室到养殖场……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陈超这些年来长期在一线指导农户科学养殖、促进山区畜牧业提质增效,亲历了山乡巨变。“千年梦想,一朝梦圆,我们青年一代见证了奇迹般的伟大变革,也因此相信未来还将有更多奇迹等着我们共同书写。”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这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
“‘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聆听了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我为祖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积极成果深感骄傲,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了肩上的责任。”广东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张贤涛深有感触地说。
成就来之不易,启示弥足珍贵。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北大思政课青年教师董彪,正在就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要点撰写学习文章。“新时代的辉煌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董彪说,在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增长知识本领 勇于突破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给予年轻的科学家们巨大鼓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青年教师郝记华说:“我将继续坚持在‘深空’等领域探索,围绕国际前沿科学问题,紧跟国家相关重大科技项目需要,开展原创性研究,为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教授马国庆说:“奋斗之路永无止境。我将和团队一起,力争在未来攻关更多核心技术,实现更多新突破,迈进深地、挺进深海,用实际行动至诚报国。”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是广大青年的共同心声。
“二十大报告号召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这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和重视。我们青年一代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民族复兴,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唐陈鹏说。
矢志拼搏奋斗 担当时代重任
当代中国青年,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新征程上,高校青年师生决心用拼搏与奋斗继续谱写嘹亮的青春之歌。
北京师范大学2021级“优师计划”师范生熊国锦说:“身处伟大时代,我感到生逢其时,迫不及待要用学到的知识播撒希望的种子,在三尺讲台上学以致用,发光发热。”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饱含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我深感责任重大。”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乌日娜说,“我要结合所学民族学的专业优势,为家乡人民谋福利、做实事,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年轻一代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寄予的殷切期望。”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博士后宋思扬壮志满怀,“未来,我们要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自觉服务‘国之大者’,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陈超在实验室内观察新品种牧草的生长情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青年教师郝记华(后)在实验室与学生交流
代表声音: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金东寒: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
迈上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天津大学将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努力造就一批立德树人的“大先生”。坚持“四个面向”,着力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挥好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
卢建军: 党的二十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安交通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四个服务”、落实“四个面向”,胸怀“国之大者”,弘扬西迁精神,坚持以“听党话跟党走”为政治方向,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落实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挥好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进程中,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继续弘扬“培养红色工程师”的北航传承
苏东林: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对我们高校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北航的一名老师,更要继续弘扬“培养红色工程师”的北航传承,始终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将学生培养成自觉且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为祖国强大奉献终身的优秀人才,这是我这个39年党龄的老党员对党的庄严承诺。我要不辱使命,继续坚守三尺讲台,为党和国家培养电磁领域的优秀人才,真正做到“请党放心,电磁强国有我们”!
打造国之重器,培养杰出人才
熊四皓: 党的二十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是我们党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围绕党的二十大重点部署的战略任务,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主动扛起航天第一校“尖兵”重任,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奋力走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内容由杜超整理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