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织密社会保障网 增强群众幸福感
2022-10-31 11:05:28    慈善公益报

编者按:

  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着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的作用,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连日来,出席大会的代表们围绕“社会保障”谈感受、讲体会、话落实。大家纷纷表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十亿四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

  回顾过去十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咱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领养老金了。”陕西省黄陵县双龙镇党委副书记、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柯小海代表感触很深,“如今农民看病有医保,养老有养老保险,再加上低保兜底保障,生活更有保障,日子越来越好。”

  “十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老百姓看病就医得到充分保障。”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脱亚莉代表说。

  “以前老百姓看病要先垫付再报销,如今即使是跨省就医,也能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毛垟乡党委书记雷晓华代表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还提出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这是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部署,对社保基金会履行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主体责任、做大做强战略储备基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刘伟表示。

  社会保障关系着千家万户。新时代伟大变革的10年,也是社保基金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10年。新征程赋予新责任,新使命呼唤新担当。刘伟代表说,我们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基金投资中积极布局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导向的行业领域,在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同时,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进完善更加符合市场发展趋势和基金投资运营要求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着力构建全覆盖的风险管控体系,不断提升投资运营和风险管理能力,牢牢守住基金安全底线;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培养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热爱社保基金事业的干部人才队伍。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刘伟代表表示。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老有所养”也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大题目”,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是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心愿,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经过不懈努力,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达十亿四千万人”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出的这组数据,凸显出10年来党和国家聚焦老年群体“急难愁盼”持续用心用情用力,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郑州圆方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薛荣代表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字字句句都说到我们的心坎里,成为我们物业行业从业者间的热议话题。”近年来,郑州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整合各类资源,新增党群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室、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助餐点等。“作为综合性物业服务企业,我们充分发挥常驻社区、贴近居民的优势,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努力做好高龄、空巢、独居、失能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长期照护。”薛荣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对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化培训,用贴心用心的服务赢得群众口碑。

  江苏省盱眙县桂五镇养老党支部书记、敬老院院长李银江代表表示,自己将在继续为百姓解难事、办好事、做实事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老事业,让更多农村老人享受新时代发展成果。

  李银江说,随着社会进步,新时代的农村老人已经从单纯追求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医,扩展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基于这些方面考虑,他计划进一步打造花园式养老院,在增加绿化的同时,新建或购置相关项目、设备,把敬老院建成新时代精神文明窗口,满足农村老人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同时,他还计划依托敬老院,在社区成立居家养老关爱驿站,让生活有困难的老人来敬老院生活。对于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可以为他们提供医疗、就餐、保洁、买菜等上门服务,让社区成为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孔家坊乡农村福利院院长兼养老护理员邹倩说:“党的二十大的很多话都说到我的心坎上了,报告中提到优化孤寡老人服务,这就是专门针对我们养老服务质量而设计的。回到工作岗位后,我一定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继续发扬劳模精神,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展现巾帼魅力、党员风采,服务孤残老人更贴心,让每个孤残老人都沐浴到党的温暖。”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牌楼街道鼓楼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骆婷代表所在的社区有5个老旧小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748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98人,养老服务体量较大。几年前,社区没有单独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阵地,一间活动室往往有多种用途,康复设施、活动器材不齐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也由社区工作人员兼任。为了解决社区养老难题,徐州市鼓楼区委、区政府探索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区+养老”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越来越多老人享受到便捷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2020年年底,鼓楼花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使用面积200平方米,有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六大功能室。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养老机构开展社区为老服务。”骆婷表示,如今,老年人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党的二十大对新时期的社区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社区将配合职能部门,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提升助餐质量,满足老年人的社交和娱乐需求,发挥家庭养老床位作用,优化家庭适老化改造选项,让老人居家养老更便捷、更安全。
 

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兜住兜好民生底线,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做好党的民政工作,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一件件民生实事和关键小事,用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的工作实绩,让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让民政服务对象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有甜头。”这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冬云多年来做民政工作的感悟。

  10年来,安徽民政基本民生保障坚定坚实,“孤老残幼”等420万困难群体救助水平不断提升。安徽民政系统构建起“1+8+N”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主动救助、精准救助能力明显提升,城市低保、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保障标准增幅分别达到110%、295%和211%,累计救助 3029万人次。特别是脱贫攻坚战中,安徽省民政系统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83.7万人,其中106.6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比例达到22%。

  “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了很多项涉及民政非常重要而又具体的工作,我们要抓紧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张冬云说,未来他们将锚定“全国民政走前列 省直机关争一流”的奋进目标,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服务工作,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措施,解决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急难愁盼问题,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一件一件扎实推进。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护理部副主任程静代表说,多年来,她的主要工作是照顾由市属儿童福利机构转入的14周岁以上“三无”孤残人员。“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不仅要让他们活得好,还要让他们活得有尊严、生活有质量,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以及社会的关爱。”程静说。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并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和遵循。”聆听报告后,党的二十大代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叶玲深受鼓舞,干劲倍增。

  十年间,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叶玲在工作岗位上感受着福建卫生健康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我省在‘病有所医’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确保‘健康战略’落到实处,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叶玲说,近年来,福建加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三医联动”,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着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老百姓“买得到、用得上、能报销”;加强基层医疗能力建设,推动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千名医师万人次下基层,推进移动医院巡诊项目,让“行走的医生、移动的医院”破解基层百姓看病就医的“烦心事”,基层医疗服务稳步提升;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先后出台《福建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福建省中医药条例》等文件,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全省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叶玲表示,将永葆共产党员初心使命,认真学习领会二十大报告精神,进一步转化为工作思路,继续扎根临床一线,坚持中医药的传承发扬和守正创新,从根本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与患者呼吸与共,守好人民群众的“生命阀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福建建设中医药强省贡献力量。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新时代十年,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步最大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十年。作为一名医学科技工作者,我是亲历者、见证者。”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罗怀容代表说,过去十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日益普及,这离不开医疗、社保、康养机构与社区养老等各领域人士拼搏奋斗,共同建设健康中国的努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我相信将来会有更多人加入到老年健康事业中来,让更多老年人过上健康幸福的美好生活”。

  “报告将人民健康作为民生福祉重要的组成部分,这让我非常振奋。”党的二十大代表、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三部ICU护士长徐芙蓉说,每天与危重症患者打交道,特别能体会患者和家属的痛苦和期盼。“今后,我们不仅要争分夺秒救治患者,切实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还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切实增强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此外,我们还要加大急救知识和健康知识科普,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治得好病、防得住病”。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要使残疾人享受到更为长远的福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必不可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格外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体制机制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历史性新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我在现场聆听了报告,内心非常激动。党的二十大报告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10月18日,党的二十大代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教练员夏江波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历史性新成就,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我切身感受到近年来国家在推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体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帮扶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各行各业绽放光彩。”夏江波说,“作为一名党代表,我将时刻牢记党代表的职责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宣讲好残疾人服务保障各项政策,为残疾人体育、教育、就业等发展献计出力,重点关注、协调、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实现残疾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一个都不掉队’作出自己的努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还有最感动的就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残疾人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来自甘肃省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的鲁毛才让代表从事特殊教育11年来,用爱心、细心、恒心守护着雪域高原的残障孩子。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残疾人保障和特殊教育方面的内容让鲁毛才让倍感振奋。

  从事特殊教育11年,鲁毛才让深切感受到这些残障孩子比正常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党的十八大以来,她见证了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她所在的甘南地区为例,十年来专业化特殊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2013年,甘南特殊教育学校正式开始招生,先后建成了图书阅览室、多感官教室、VR科技馆等近30间康复功能室,并开设了基础课、计算机、烘焙、缝纫等几十门课程。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是我未来工作的重点,我将继续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而努力奋斗”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一系列暖心的政策也让鲁毛才让对自己从事的特殊教育事业更有信心。

本版内容由王学军整理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