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创业“夫妻档”带领乡亲奔小康
2021-02-26 10:36:23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馨 通讯员 闫占廷)春节刚过,河南省宁陵县阳驿乡双喜鹊玩具厂就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忙碌:车间里的毛绒玩具堆得像小山一样高,工人们正在机器前忙着给玩具填充和封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我们是正月初八开门复工的。春节前有一批订单催着要货,我家亲戚还没有走完,便全力投入玩具生产了。”玩具厂负责人许仁玲笑吟吟地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

夫妻俩返乡创业

  谈起她的创业经,35岁的许仁玲有一肚子话儿要说。

  “2003年8月,我和爱人张普查在宁陵县职业中专毕业,我学的是服装设计,他学的电器维修。当时正赶上打工潮,我们俩都去了上海工作。”许仁玲说,“在上海,我又抽出两年时间到高校深造,专门学习了服装设计中的电脑打版和三维制图,属于高薪技术人员。”

  在上海的8年间,许仁玲夫妇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经济上也有了一定的积蓄。许仁玲最大的收获是接触到了玩具加工,发现玩具加工市场前景看好,便决心返乡创业开办玩具厂。

  “加工玩具和服装设计异曲同工,从技术上来说加工玩具相对更简单一些,”许仁玲介绍。2011年,许仁玲夫妻俩把婚房腾出来,办起了玩具加工家庭作坊,做的大多是来料加工。2013年,因发展需要,夫妇俩又扩大规模建起了100平方米的厂房,将家里的生产车间也迁到了路边,并正式注册挂牌“双喜鹊玩具厂”。

  随着玩具厂逐渐扩大,许仁玲便想做点什么帮帮大家。在脱贫攻坚战中,许仁玲的玩具厂吸纳了4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其中贫困户占12人。政府为了扶持这项产业,2018年6月出资30余万元帮她建起了一个800平方米的标准化扶贫车间。崭新的厂房、宽敞的空间,让许仁玲的创业激情高涨起来。

带领乡亲奔富路

  在生产过程中,玩具制作需要下料、绣花、缝纫等6道工序。许仁玲原有员工40多人,随着订单增多,今年新春一开业,又招录了26人。她们大多是周边的留守妇女,入厂零门槛,免费培训技术,工资按计件核算,一个月可领取2000元左右。

  “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既可以上班赚钱补贴家用,又可以照顾一家老小生活,还不耽误农忙时干庄稼活儿。”玩具厂员工单艳梅说,“扶贫车间里的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车工经过培训后,配发一台缝纫机在家就干活了,工作时间更灵活,这叫居家就业。”

  许仁玲算了一笔账,她的玩具厂一月的产量是24万个左右,一年的产值达180万元。 “玩具加工利润很薄,去掉材料成本,全年的纯盈利有40万元左右,其中工人工资就占去一多半。”许仁玲诚恳地说,“能带领姐妹们一起致富奔小康,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这就是我唯一的心愿。”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