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河北决胜全面小康
2020-08-10 00:06:33    慈善公益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笑脸故事 | 河北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掠影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白雪 整理报道)编者按:

  河北是中国脱贫攻坚任务比较重的省份之一,原有贫困县62个、贫困人口499万。贫困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要素匮乏。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太行山深处的阜平县。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进军令: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不负重望,今年2月29日,河北省贫困县全部“摘帽”。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本期笑脸故事《慈善公益报》记者走进河北,脱贫户的身影正遍布在河北的各个角落,他们眼里有光,心里有梦,脸上有笑容。

阜平县扶贫产业有序发展助农增收

  马秀英是河北省阜平县顾家台村人,前几年,通过承包经营香菇,马秀英有了稳定可靠的经济收入,在2019年仅此一项纯收入就达6万元,日子越来越好。

  阜平县金融系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农村百姓存款额115.15亿元,比年初增加113976万元,增速为10.99%,同比增加132120万元,增速为12.96%。县委书记刘靖说,“从这个角度看,扶贫产业发展增强了群众增收的动力,迸发了经济发展活力。尽管疫情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但扶贫产业整体运行科学有序,老百姓正齐头并进奔小康。”

  据悉,今年以来,在脱贫摘帽基础上,阜平县把抓好产业就业扶贫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关键举措。对县六大主导产业扶持政策及金融保险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实施方案》,与职业培训学校对接,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

  同时强化企业项目包联服务,全力保障生产要素供应,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和减税政策,保证企业复产达效。全县在建重点项目51项,其中续建项目17个、新建项目34个。

清河县开拓产业扶贫致富路

  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河北省清河县着力搭建农民脱贫致富的平台,出台了《关于鼓励农民土地流转,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暂行规定》,并通过招商引资和鼓励本地有实力的创业人士投资农业。同时还制定了“关于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扶贫致富”的实施方案,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在用工方面开始向贫困人群倾斜。

  该县连庄镇规划建设的3.5万亩的农业园区,先后建立了25家合作社,在这些合作社里长年打工和做季节工的农民就有1300多人,长年打工的年收入3万多元,一般季节工,收入大都在一万元以上。连庄食用菌合作社的负责人王垂耀就是其中的一位“带头人”。

  孙鹏涛是个走路靠双拐的残疾青年,近年来,他培育的各类菌菇远销全国各地。孙鹏涛发家致富后不忘众乡亲,连续举办了三期食用菌生产免费培训班。为了支持学员们发展菌类生产,孙鹏涛还免费提供菌种,拖着残疾的双腿进行现场指导,带动了30多名残疾青年脱贫致富。

  清河县在脱贫攻坚战中,积极引导全县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走规模化、绿色发展之路,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贫困农民一同奔小康,收到了喜人成效。如今,全县建档立卡的4409个贫困户,绝大部分已摘掉贫困户帽子。“这是变革农业经营模式,唱活产业扶贫大戏的结果。”该县县委书记王俊红说。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