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广西毛南族:“易地扶贫”开启幸福生活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馨 通讯员 蒙宏谯 覃义坚)7月16日,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3000多名各族群众欢聚在铜鼓广场,连续敲响世界最大的铜鼓,庆祝毛南族脱贫,踏上致富奔小康的新征程。
《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一直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全县先后有1.78万贫困人口搬出大山,圆了进城梦;所有行政村(社区)和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实现通水泥硬化路;建成特色产业示范基地342个,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99%;全县农村安全饮水达标率、村级标准化卫生室达标率、农村贫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贫困人口参保率均达100%;全县稳固住房保障率达99.46%;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9.56%下降至2019年的1.48%。
从山里搬进城
毛南族过去曾叫“毛难族”,意为“生活在不毛之地的苦难民族”。 毛南族发祥地是下南乡,2019年底,该乡摘掉贫困帽,贫困搬迁移民有162户共622人,他们多数已搬迁至环江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住。
90多岁的村民谭运日就是毛南族脱贫走向小康生活最典型的例子。
谭运日原居住在下南乡下塘村上眉屯。该屯缺水不通电,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山坳里,原有12户45人。20世纪九十年代,村民相继搬迁。从2014年开始,这里只剩下谭运日一家。
2015年,谭运日一家于被识别为贫困户,因“叶落归根”的故土情结,谭运日不愿搬到山外居住。驻村工作队及村干部多次入户动员,谭运日最终同意于2019年中秋节前搬家。
据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村包村工作组成员谭茂汕介绍,谭运日搬到移民点生活后,当地政府给他发放有低保、养老及高龄等多项政策补助,每月有近1000元生活费,他儿子养了3头牛,当地政府还给他儿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月收入400多元。谭运日父子俩已脱贫。
帮助群众就业增收
“现在我所在的位置是景阳村必京屯,我身后是村委办公楼,那边是工厂区,现在附近居民大多都在里面上班……”邹猛是毛南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搬迁户。
为了让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政府和老乡家园党群服务中心组织搬迁户开展就业技能、产业扶持等相关免费培训。邹猛参加电工培训取得电工证后,成为一名电工,每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住进新房子,每个月有工资,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邹猛笑的合不拢嘴。
据了解,毛南家园安置区是环江集中在城区两个较大的安置区之一,安置贫困户2125户8079人。近年来,当地在易地扶贫搬迁如何让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的问题上动了不少心思,创建扶贫车间和招商引资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是解决搬迁贫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打造扶贫车间为搬迁贫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之外,当地政府加强了劳务输出等举措,积极引导移民贫困群众灵活就业促增收,此外,还大力鼓励和引导搬迁贫困群众自主就业创业。据了解,截至目前,搬迁贫困群众已有1.02万人实现稳定就业,实现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一户一人”稳定就业目标。
如今,在安置区里从贫瘠的“山沟沟”里搬迁出来的人们,正由“山里人”向“城里人”的转变;所住的小山村向城镇化大社区的转变;生活由穷困向越来越富足的转变。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