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福建省三明市积极探索婚姻登记“520”服务模式
2020-05-31 23:30:50    慈善公益报

打好服务“组合牌” 提升群众幸福感

——福建省三明市积极探索婚姻登记“520”服务模式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学军 通讯员 杨家璋 巫瑞万)“520”,谐音“我爱你”,是很多人眼中寓意爱情美满幸福的浪漫数字。《慈善公益报》记者日前从福建省三明市民政局获悉,近年来,三明市婚姻登记中心借助这一美好寓意,积极探索婚姻登记“520”服务模式,即做响5张服务名片,凝聚2支队伍力量,实现婚姻家庭服务“零距离”,推动婚姻登记服务和婚姻家庭公共服务“双轮”并进,汇聚部门合力,打好“组合牌”,提升群众幸福感,取得了显著效果。

  据介绍,做响“五张名片”,就是“幸福指南”婚前辅导服务、“情感驿站”婚姻登记服务、“钟爱一生”婚姻颁证服务、“为爱护航”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和“情法相融”纠纷化解与诉调对接服务。通过深入社区、企业、机关等,开展婚恋心理、情感调试、家庭文化、婚姻法律法规等婚姻家庭公益讲座,倡导文明婚恋观念,传播优良家教家风,普及法律知识,为新婚夫妇上好“新婚第一课”。同时,在婚姻登记服务中秉承“群众满意是我们的追求”宗旨,融依法行政和热情服务于一体,优化环境,注重实效,争创群众满意服务窗口,着力打造幸福新起点“情感驿站”,并于2012年率先在全市设立颁证厅,推行个性化颁证服务,免费为新人举办“钟爱一生”结婚证颁证仪式,倡导“重责任、崇节俭”的婚俗新风,增加新人结婚仪式感、幸福感、责任感,受到年轻人的追崇。

  “为爱护航”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方面,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并依托市婚姻登记中心平台,会同市妇联、市法院、司法、团市委、关工委等6部门,成立市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并成立了“为爱护航·婚姻家庭志愿服务队”,在全省首创政府购买方式及“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无偿为群众提供婚恋咨询辅导、家庭矛盾调解、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服务。

  此外,针对婚姻家庭纠纷,市婚姻登记中心积极打通部门通道,主动做好服务对接,充分发挥部门合力。配合司法、妇联等部门,选聘法律、婚姻家庭咨询、心理、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专家、实务工作者和妇联维权干部等担任人民调解员,对婚姻家庭纠纷进行调解。

  凝聚两支队伍力量,即增强民政队伍力量和引入社会专业力量。长期以来,三明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市婚姻登记窗口工作,所有工作人员均需“持证上岗”,针对市婚姻登记中心人员、经费不足问题,从今年起,三明市政府每年拨补20万元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推进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提升婚姻登记服务窗口形象。在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入驻市婚姻家庭辅导中心承接项目运作及日常管理。明确婚姻登记员、婚姻家庭辅导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织牢立体服务网络,做到婚“前”有婚姻经营培训、婚“中”有婚内心理调适、婚“后”有离婚司法调解,切实实现服务“零距离”。

  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多年来,三明市婚姻登记中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动力,积极做好婚姻登记工作,婚姻登记合格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被评为“国家三A级婚姻登记机关”“省级文明行业示范点”。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