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儿童保护有了“宁波规范”
2019-12-18 09:58:35    慈善公益报

 全国第一本地方性儿童保护工作指导手册发布——

儿童保护有了“宁波规范”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学军)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儿童提供关爱、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慈善公益报》记者从宁波市慈善总会获悉,为了进一步守护儿童的权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儿童保护领域的作用,近日,浙江宁波市民政局、宁波市慈善总会举行发布会,发布了《宁波市社会组织参与儿童保护工作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指导手册》)。该《指导手册》是国内第一本由社会组织起草、用于指导社会组织开展儿童保护工作的规范化手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大迁移,近年来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及家暴、虐待、忽视照顾等各类伤害儿童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宁波市先后于2015年和2017年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孤儿和困境儿童社会福利事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了全市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设工作。自2017年起,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先后与宁波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和宁波市慈善总会签订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协议书》,并将两个项目整合为一个主题,即为“甬润童心—关爱留守儿童”。项目通过广泛发动遍布乡镇街道的“关心下一代组织”“五老队伍”、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的力量,以“活动+个案+结对帮扶”的方式对留守儿童开展关爱服务,并逐步延伸至对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之中,不断织密宁波市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网络。今年,全市共建立了10个乡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站和10个村级亲情屋,有1万多人次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享受到了该项目提供的关爱服务。
      然而,需要正视的是,宁波众多社会组织虽然在项目实施中多有涉及儿童关爱帮扶项目,但专业从事儿童保护的社会组织并不多。有些基层单位、社会公益组织对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和操作程序还不甚了解,不能很好地指导与帮助有需求的儿童充分享受政府的救助政策。甚至可能因“习惯做法”或不经意的“错误”给被关爱儿童造成风险和安全漏洞,比如信息披露等问题。“更要避免不当行为造成的二次伤害。”市慈善总会负责人说,儿童保护是需要全社会共同重视和关注的议题,编制发布《指导手册》,就是希望助推儿童保护机制和标准的形成,为需要关爱的儿童打造更安全、有益的成长环境。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获悉,《指导手册》由儿童保护的定义及原则、社会组织开展儿童保护工作应必备的要素、风险评估等六大部分及附录组成,约2.5万字。从各个层面对关爱儿童志愿者招募、关爱儿童公益机构标准、关爱儿童的心理疏导事项、关爱儿童的权益细化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此外,为了让未成年人能够更好了解自己的权益,主动保护自己,还配套出了儿童版《指导手册》,未来也将推出适合小龄儿童的绘本。通过卡通画的形式,把一些看似正常,其实却可能遭受侵害的行为一一罗列,让孩子们学会如何主动保护自己。
      “社会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帮扶往往只停留在事后的救助和关爱层面,缺乏预防机制和措施。如今年7月发生的杭州淳安女童被骗遇害的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这些服务儿童的一线社会组织首先要有这个意识,逐步形成全社会儿童保护的机制和标准,就可以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市慈善总会负责人介绍道。《指导手册》的编撰和发布,就是构建预防机制的一次全新尝试。它意味着宁波市的儿童关爱工作已不仅停留在救助、福利层面,而提升到了预防、干预和救助相结合的保护层面。
      据介绍,《指导手册》是宁波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委托市慈善总会编制,得到了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专项资金的支持,凝聚了来自民政、妇联、团委、检察、关工委、社会组织的宁波本地专家及一线工作人员的经验和智慧。目前,全市100多个儿童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代表领到了这本《指导手册》。接下来,宁波市还将对《指导手册》作进一步的推广。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