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王欣 徐成明 本报记者 张迎迎)用肩膀扛起一条生命的“句容硬汉”梁发江;用20多年的青春,靠着经营苗木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刘树安;用柔弱的身躯肩负起一个家庭的王秀燕……近年来,江苏句容市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涌现众多“道德明星”,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和追捧。
涌现各类道德模范300余人
句容自古民风淳朴,境内城上村遗址为泰伯奔吴建立的“江南第一城”,两千多年前,这片土地就播下了节义、尚贤的种子。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着力打造“风尚美句容”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品牌。截至目前,句容市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3人,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6人,中国好人7人,江苏好人20人,句容市级以上各类道德典型300余人。省级以上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数量位居全省县(市)前列。
“句容好人”虽然每个人故事不同,但他们都以诚信为本,友善助人,各有各的感人之处。当代,句容是省内知名的“好人城”,走出了全国道德模范赵亚夫、全国道德模范提名王华、李巧生等一批家喻户晓的模范典型。
“中国好人”杜盛钢出生在句容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诚信奠就了他成功的基石,他的“盛业管件”的足迹遍布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他在句容率先成立了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盛邦小额贷款公司,公司树立诚信品牌已累计发放支持创业贷款9.6亿元。他也是句容市慈善总会副会长,每年都向市慈善总会捐赠30万元用于慈善资助活动。
完善引领机制助市民向善
“本周末我们志愿者去看望江苏好人翟忠余。”日前,郭庄镇“爱满空港”民间志愿团在微信群里发布信息。他们利用节假日时间,自发组织走访社会困难群体,关爱弱势群体,助残助学,参与文明建设等,向社会群体传递了一股正能量的新风尚。截至目前,句容市注册志愿团体1200余家,平均每天开展活动60场次以上,他们用行动引领着崇德向善、行善立德的文明风尚。
为了扩大“好人效应”,句容市除利用报纸、网络、演出等传统平台进行宣传外,一直以来,句容市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服务机制,努力把激情式感动转化为长期的感化。为此,该市出台《句容市礼遇道德模范(好人)实施办法》,对评选出的好人给予物质奖励,并长期享受社保提标、免费市内公交、免费数字电视、免费体检、免费市内景区旅游、年度慰问等方面的礼遇。
与此同时,各地、各相关部门也以志愿服务、家庭和睦等为切入点,大力构建“好人有好报”的激励机制。如郭庄镇虬北村探索开设了“综治银行”,村民只要为集体进行志愿服务,就可获得一定积分,可以用来免费兑换生活用品。村民王华燕说:“这个活动既可帮助别人,自己又可以兑换生活用品,一举两得,村里人都很喜欢。”
“下一步,我市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升格为全国试点为契机,大力弘扬新时代句容精神,进一步健全发现好人、宣传好人、礼遇好人、争当好人的各项制度机制,浓厚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社会氛围,为建设‘一福地四名城’,推动句容高质量发展贡献道德力量。”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严道顺向《慈善公益报》记者介绍说。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