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辖区呈现出的城乡结合、新老融合、人口基数庞大、困难群众集聚等特点,今年以来,苏州市沧浪新城在社区建设与服务方面不断创新模式,念好“自我培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管”这三“自”经。
据苏州市沧浪新城社会事业局局长翁欢欢介绍,他们通过培养公益团队,搭建便民家庭服务平台,孵化培育草根服务团队,引导居民自发参与互助服务等多种形式,打造“熟人”社区。
以老助老9年服务超4万人
今年4月,家住金塘新村的64岁老人韩宁根出院回家。他无儿无女,刚做完手术,行动不便,吃饭成了难题。金塘社区党委书记王芝霞得知此事后,马上给他打开“绿色通道”——“爱心大厨房”的志愿者陈阿姨每天送饭上门。
2009年4月,为解决空巢、独居等老人的午餐问题,金塘社区在一位老党员家里创办了“爱心大厨房”,灶具、餐具等厨房用品也都是党员们捐款所购。如今,吃客已从当初的4人,增加到现在的20多人,服务超过40000人次。9年来,“爱心大厨房”搬了三次家,现在是在街道收回的一处出租用房里。
王芝霞介绍,他们一直在探索循环式养老模式,组织辖区60-70岁的老年人志愿者为高龄老人开展家居卫生、理发、情感陪护等服务。同时,社区打造的“爱心大厨房”等“五爱”养老志愿服务也正在转型升级,帮助更多“暂时吃饭难”的居民。这也需要更多的热心人参与。
据悉,除了刚退休不久的黄彩琴,在金塘社区居住多年的新苏州人邓月英等街坊也主动申请加入志愿者队伍。
以残助残获得更多服务
家住梅亭社区的小张是位残疾人,常年卧病在床。随着年龄增大,小张家里父母有点力不从心。特别是进入夏季后,洗澡成了一个老大难。梅亭社区的残疾人服务团队在温情陪伴活动中对这一情况看在眼里,免费赠送了残疾人洗澡床,解决了他的洗澡难题。
梅亭社区是一个“三多”社区:残疾人多、困难居民多、老年居民多。该社区党总支书记姚建林介绍,他们辖区共有212户低保户、低保边缘17户,残障人士211人,其中低保重残的有73人。为了能更好地服务辖区残障群体,4位残疾人发起成立了公益互助服务团队,以残助残。“很多残疾人比较敏感,不太愿意对外人敞开心扉。这种来自残疾人的帮扶,他们更加乐于接受。”姚建林介绍。
以困帮困助邻里守护
近日,家住福运公寓的杨阿姨又如同往常一样来到同单元的常老伯家打扫卫生。其实,杨阿姨自己家也是一个低收入家庭,是需要被帮扶的群体,但她依然为其他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服务。常老伯是位尿毒症患者,女儿往常住上海。杨阿姨听说了情况后,主动提出定期帮忙打扫卫生。
福运社区目前有贫困、低保及低保边缘共有1489户。辖区4位党员发起成立了一个公益服务团队,杨阿姨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这一团队共有5名成员,还提供上门免费理发、缝缝补补等项目。(管有明 许 艳)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