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王润计)渭南市慈善老年大学作为渭南市慈善协会与渭南市老年大学联合创办的教育机构,凭借“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在老年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学校开设涵盖文史、书画、声乐、器乐、表演艺术、实用技能、讲座等7大类共26个专业,拥有75个教学班以及23个活动团体,每年为5000多位老同志提供服务。学校始终坚守政治立校的根本原则,积极探索将慈善理念融入老年教育的多元路径,致力于为渭南老年教育与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持续推送慈善微党课
学校在积极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精心编辑党和政府慈善工作方针政策、国家慈善法律法规等内容,将其转化为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微党课。这些微党课通过班长在课前宣讲、活动团体负责人在活动前宣讲的方式,融入学校每周一期的微党课体系中。例如,先后编辑推送了“走中国特色慈善之路”“慈善志愿服务”“慈善可涵养心性”“坚持依法治善,营造良好氛围”“优化慈善治理格局”“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慈善现代化”等共计28期慈善知识微党课,成功推动慈善文化深入校园的各个角落,走进每一个班级和活动团队。
举办慈善专题讲座
学校坚持每周五举办慈善专题讲座,旨在扩大文化养老的有效供给。在讲座嘉宾邀请方面,涵盖了诸多领域的专业人士。例如,特邀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孙忠信、教授赵润琦,陕西省慈善协会宣传部部长党宁,渭南市慈善协会会长雷超武等,为学员们作慈善事业发展和慈善法解读等讲座;邀请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教授李延长、王丽君开展国际形势与中国应对战略讲座;邀请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丁科民、陕西艺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锦航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秦腔艺术传承讲座;邀请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张登本、渭南中心医院主任医师李军农解读《黄帝内经》以及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邀请中共渭南市委党校教授孙明霞作“健康与快乐”系列讲座。15期高层次、精彩纷呈的讲座,汇聚了众多专家名师,极大地激发了老同志崇德向善、乐善好施的热情,为他们退休生活增添了丰富内涵。
营造良好慈善宣传氛围
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浓厚的慈善宣传氛围。一方面,将渭南慈善展板以及学校制作的包含情况简介、慈善教学、重大慈善活动等内容的精美展板,集中布置在校园内进行展示。另一方面,深入朗诵、声乐、中医推拿班等班级,发放120余册“携手慈善 共创和谐慈善法知识问答 100 题”宣传册,并在重要活动前印制“中华慈善日”“关爱空巢老人”宣传彩页进行发放。此外,学校还对校园环境进行精心打造,将楼道两侧墙面用师生的书画摄影作品装饰,形成富有特色的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长廊。在文化活动方面,组织声乐班传唱《渭南慈善之歌》,组织秦腔班传唱《善行天下在渭南》,并开展“汇聚银发力量 点赞美好生活”抖音短视频大赛,通过多种渠道展示校园生活。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美篇、学校红色广播、公众号、网站等媒体,对每次慈善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全方位营造出良好的慈善校园氛围。
开展慈善志愿服务活动
随着慈善教学在学校的深入开展,全校师生参与慈善宣传和活动的热情被充分激发。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慈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深入乡村振兴包联村举办“助力乡村振兴、文化惠民演出”,为村民们送上精彩的文化盛宴;协办渭南市“慈善之声”演唱会,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在主题活动方面,组织开展了“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永远跟党走”书画摄影展、文艺演出、征文等活动,共征集书画作品150余幅,举办文艺演出25场次,收集征文30余篇。朗诵班也积极行动,举办了“奋进新时代”群众性主题宣讲活动。此外,学校还选派4名优秀教师,每周五深入下邽镇阳尹小学,为孩子们讲授书法、声乐、口才等艺术公益课40余次,让艺术的种子在乡村校园生根发芽。在这些活动中,老同志们活跃在街道、社区、公园、广场等地,展现出最美的夕阳红风采。
渭南市慈善老年大学通过持续推送慈善微党课、举办慈善专题讲座、营造良好慈善宣传氛围以及开展慈善志愿服务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成功将慈善理念融入老年教育的各个环节。这些生动实践不仅丰富了老年教育的内涵,提升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也为慈善事业在老年群体中的传播与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为推动渭南老年教育和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借鉴。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