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刘湘宜)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福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20余位银发阿姨正以轻盈的步伐演绎着别样夕阳红。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节奏,她们身姿挺拔地完成走秀动作,精神矍铄的模样颠覆了人们对老年生活的传统认知。这群平均年龄60多岁的“闺蜜养老团”,用十年如一日的互助情谊,在社区文明实践阵地上书写着温暖人心的养老新篇章。
清晨的阳光洒进社区专属活动室,银发阿姨或挥毫泼墨练习书法,或围坐闲话家常,欢声笑语中透露出超越血缘的亲密情谊。翟淑萍与陈乐华两位发起人回忆道,最初只是带着孙辈在小区晨练时相识,从分享“育儿经”到发现共同的走秀爱好,逐渐发展出涵盖舞蹈、书法、健康管理等4个特色小组的养老生态圈。“现在我们就像亲姐妹,谁家有事大家一起帮忙,社区组织的义诊活动更是让我们安心不少。”翟淑萍感慨道。
这种自发形成的养老模式正迸发惊人能量。成员们创新建立“今天我服务”轮值制度,从日常健康监测到突发情况应急,从陪伴就医到节日旅游,形成全方位互助网络。家属张先生坦言:“年轻人在职场打拼难免分身乏术,这种抱团养老既缓解了子女焦虑,又让老人们找到精神寄托,我们特别支持。”
民政部2024年度老龄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2.2亿,占总人口15.6%。在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福隆社区的探索具有温暖的启示意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提供专属活动室、对接医疗资源、搭建交流平台等支持措施,将“抱团养老”的星星之火培育成文明实践的燎原之势。实践站负责人介绍,这种模式既保留了家庭养老的情感温度,又借助社区力量构建起社会化支持网络,让“老有所安”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如今漫步社区,时常可见“闺蜜团”成员身着统一服饰参与文明宣传活动的身影。她们用“时尚”姿态传递积极老龄观,成为龙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亮丽风景线。这种以兴趣为纽带、以互助为内核的养老创新,不仅重新定义了晚年生活的可能性,更印证了“文明实践+”模式在基层治理中的蓬勃生命力。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