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赵得地 龚旭霞)日前,浙江省慈溪市蓝天救援队基地的电话骤然响起,一个几近崩溃的声音传来:“我70多岁的老父亲找不到了!他有阿尔茨海默病,全家人找了一整夜……”电话那头,家属的焦急几乎穿透听筒。
放下电话,救援队员们迅速行动,紧急研究相关细节并火速安排出动。通过监控查询,队员们了解到,前一天老人在镇里的胜山菜市场卖完自己种的菜后,回家路上突然迷路,骑着三轮小货车竟往新区海边驶去,而监控最后显示,老人的三轮车出现在一片芦苇荡的沼泽地边。
这片平日风景如画的芦苇荡,此刻化作吞噬生命的巨大迷宫。8名队员携带装备毅然踏入齐膝深的淤泥,每前进一步都需拼尽全力。烈日灼烧着他们的皮肤,淤泥裹挟着双腿,但无人退缩,搜寻的目光在芦苇丛中坚定穿行。更紧迫的威胁步步紧逼——上午涨潮的时间正在一分一秒临近。队员们深知,必须与潮水赛跑。
“找到了!”无人机热源定位锁定了目标。眼前的景象令人揪心:老人半个身子深陷泥潭,挣扎已耗尽气力。队员们拼尽全力,在泥淖中艰难靠近。最终,在潮水淹没这片区域前30分钟,他们用绳索与血肉之躯,将老人从死亡边缘抢回。当老人安全脱险,队员们才发觉脚底早被泥中贝壳划得鲜血淋漓。看着惊魂未定但幸无大碍的老人,所有伤痛都化作了无声的微笑。“只要人没事,这点伤不算什么。”事后,队员们一边处理伤口一边笑着说。而被救的老人家属握着队员的手泣不成声:“找了一夜,要不是你们……”
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只是慈溪蓝天救援队日常的缩影。走进基地办公室,墙上层层叠叠的锦旗在阳光下闪耀,每面锦旗背后,都是一次与死神的赛跑、一个家庭的团圆。
“我们的救援完全免费,队员和义工都是无偿奉献。”队长何如风介绍,这支基层公益救援队于2015年成立,目前拥有45名正式队员、105名预备队员,成员来自教师、医生、企业主、快递员等不同行业。“大家平时各有本职工作,但只要群里发布救援信息,几乎是‘秒回’——因为对公益的热爱,早已刻进了骨子里。”
专业,是这支民间救援队的底气。5名队员持有国际认证的急救证书,80余人考取红十字救护员证,多人还考取了冲锋舟、无人机等专业操作证书。从山地搜救到水域救援,从走失老人寻踪到自然灾害应急,他们用“业余时间”书写“专业担当”。成立至今,队伍累计出动搜救10685人次,成功让1230余位走失老人平安归家。
这支民间力量并非孤军奋战。2018年以来,慈溪市慈善总会为蓝天救援队配备救援车、专业绳索、无人机等大量重要装备,资助救援行动经费80余万元。慈溪市慈善总会的鼎力支持,让蓝天救援队的翅膀更加强劲,也让公益的力量在一次次救援中不断传递。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