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孝善花开满巷芳 余姚市梁弄镇汪巷村以“孝善文化”助推乡风文明
2025-07-31 00:32:55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赵得地 殷莉萍)今年6月,以弘扬孝善文化著称的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梁弄镇汪巷村荣获中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全国文明村”称号。这一殊荣的背后,正是该村多年来孝善文化浸润的成果。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四明山麓,为梁弄镇汪巷村的白墙黛瓦镀上了一层美丽的金辉,村民汪岳龙家门口的“孝善之家”牌匾在阳光下格外亮眼。这块2018年村里首批颁发的牌匾,见证着这个江南村落以孝善文化滋养乡风的生动实践。为弘扬孝善文化 ,村里每年都会评选“孝善之家”。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欢快的锣鼓声都会在余姚梁弄镇汪巷村中响起。村干部和志愿者们抬着崭新的“孝善之家”牌匾,穿过干净整洁的村巷,将这份荣誉挂到获评村民家中。6年来,全村已有24户家庭获此殊荣。“我们就是要用这样的仪式,让孝善文化真正走进村民心里。”村党总支书记陈炯说。

  在汪岳龙家,孝善不仅是门楣上的荣耀,更是代代相传的家风。在子女的悉心照料下,年迈的八旬老人汪志强,30余年来坚持用自己精湛的果树嫁接技术,免费帮助周边果农。每天进出家门,他都要深情地看上牌匾一眼,提醒自己要把技术和善心都传下去。汪志强这一朴实的行动,显示了汪巷人的精神底色。这种“孝于亲、善于邻”的家风传承,正是汪巷村文明乡风建设的缩影。

  2018年,村里创新设立“重恩”奖优帮困助学基金,以60万元作为本金,每年收益用于奖励优秀学子,这个举措让传统的耕读文化焕发新活力。“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读好书,更要让他们懂得感恩。”陈炯表示。2024年从武汉大学毕业的周展伊考上了本校研究生,她主动加入村里的志愿者队伍,利用暑假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如今,在汪巷村,像周展伊这样反哺家乡的学子越来越多,“受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孝善文化的滋养,让汪巷村焕发出新的生机。村中心的荷花池畔,由废弃小屋改造的“荷塘咖啡”成为网红打卡点。店主李秋萍开发的“荷叶冷萃”等特色饮品,不仅深受村民欢迎 ,还带动了周边农产品的销售;樱桃种植户汪国武也尝到了甜头:“现在搞采摘游,不仅单价提高了,还带动了农家乐和农产品销售。”

  “获评全国文明村只是一个新起点。”陈炯说道。2024年,汪巷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16.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1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孝善文化带来的精神力量。如今的汪巷村,道路整洁,水流清澈,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气息。村民们都说:“孝善文化不仅让村子变美了,更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