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钟 伟)在四川省广汉市的乡村与社区,慈善的温暖正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故事传递:高坪镇水磨村的杨姐从“慈善新手”成长为基金操盘手,每年牵头助学计划让爱心精准落地;金轮镇摇亭社区的路灯照亮了,让村民对美好生活更加期盼;高坪镇高拱桥村的王某突发疾病时,社区慈善基金及时送来救助金,解了燃眉之急。这些案例只是广汉市慈善基金惠及民生的缩影,背后是全市“慈善组织+社会组织”协同模式的深度实践。
杨姐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广汉市对慈善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通过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计划,像杨姐这样的130名志愿者、基金操盘手等多元人才得到系统培训,从政策解读到项目实操全面提升,成为基层慈善的“主力军”。为夯实基础,广汉市慈善会依托公益慈善服务总站,完善组织架构,设立3个专职部门,引入2名专职人才、2名督导及7人专家团队,建立专业管理机制。
摇亭社区的路灯项目,是“政府-企业-社区-公众”协同发力的生动写照。社区党委结合群众需求确定项目后,通过“发展治理慈善基金”与爱心捐助,让近130盏路灯照亮5个村组,让居民感受到慈善的力量。
高拱桥村王某的临时救助,体现了慈善帮扶与政府救助的高效衔接。村基金管委会快速启动程序,通过民主评议发放救助金,为特殊困难群体筑起“最后一道防线”。在精准帮扶上,广汉市自主开发数字化小程序,实现120个村(社区)慈善基金扫码募捐、数据统计与项目公示一体化管理,提升服务效能。
下一步,广汉市将深化“一村(社)一品”建设,探索“慈善+产业”等多元筹资渠道,持续强化政企社协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慈善新生态,让慈善之光温暖更多角落。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