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钭小亚)在蜿蜒的乡道上,一辆满载乐器道具的卡车正颠簸前行——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慈善艺术团正在赶赴下一场演出。这支由各行各业志愿者组成的团队,用文艺节目讲述慈善故事,将欢声笑语播撒到乡村。
乡音搭台:
把故事“说”到群众心坎里
“慈善大爱人人传,共同富裕离不了,互帮互助人人富,正是!”盛夏时节,缙云县舒洪镇昆洪村文化礼堂里,新编三句半《慈善铸就共富路》用缙云方言铿锵开唱。82岁的陈仙娇老人拉着演员的手直夸:“头回看懂家乡话演的慈善故事,比电视剧还入心。”
缙云县慈善总会自今年3月启动“慈善文化进基层”项目以来,艺术团精心排练好10余台原创节目。
在新建镇新建村,开场鼓舞《欢欣鼓舞》激情昂扬,瞬间点燃全场热情;在舒洪镇昆洪村,小品《中奖风波》让观众在捧腹中品味善意的滋味。其中一位村民说:“节目演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看着特别亲切,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上半年,艺术团深入6个乡镇(街道)开展11场文艺演出,让群众在熟悉的乡音里,读懂“慈善”这本无字之书。
舞台之外:
从“接受温暖”到“传递温暖”
演出结束,演员们并未离去,而是手把手教老人做手指操,耐心地为老人按摩、捶背,为他们剪指甲、梳头发。85岁的陈奶奶感动不已:“好久没这么热闹了,谢谢你们想着我们。”在兆岸村,演出中有人中暑,76岁的赵丹群老人颤巍巍跑回家,拎来饮料塞进演员手里。从“接受温暖”到“传递温暖”,这种双向奔赴的爱最有力量。
“台上唱的是戏文,台下暖的是人心。”艺术团团长郑智君说,当艺术团的卡车驶过稻田,有人隔着老远打招呼——那些曾接受过一次搀扶的乡亲们,如今会小跑着为演员们送来刚摘的黄瓜,或是一壶凉好的金银花茶。这样朴素的馈赠,恰是慈善最本真的模样。
星火聚光: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这支在乡村舞台大放异彩的队伍,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是纯粹的艺术爱好者和慈善热心人。不同的职业和年龄,因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慈善的执着而凝聚。为了呈现高质量的演出,他们大多牺牲休息时间,利用夜晚刻苦排练。
在五云街道双龙村排练现场,副团长丁佳巍三岁的儿子“小团团”,有模有样地敲着小鼓,够不着大鼓就踩着小板凳。丁佳巍笑着说:“我们白天忙生计,晚上排练,他跟着我耳濡目染,大小鼓都学会了。咱艺术团后继有人啦!”
郑智君的手机里存着下半年计划,要走进更多偏远山村,要创作方言快板《善行缙云》,还要培养更多的优秀乡村文艺骨干……
这群裹着乡音与善意的文艺轻骑,乘着括苍山的风,将点点星火送进千家万户亮着灯火的窗棂,照亮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同行的共富之路。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