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王 煜)端午节期间,陕西省宝鸡市慈善总会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84岁的傅金霞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市总会办公室,从怀中掏出叠得整整齐齐的1000元现金,郑重地交到工作人员手中。老人连续多年以个人名义向市慈善总会捐款。每一张钞票,都承载着这位耄耋老人对社会的深情厚谊;每一步蹒跚,都丈量着一位普通市民不平凡的精神高度。
傅金霞老人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每年都坚持捐赠。退休前她在宝鸡市档案馆工作,工作岗位上她勤勤恳恳,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居住的小区有熟悉的娃娃考上高中的、大学的,我都会奖励他们200元至300元,送一些学习用品,鼓励娃娃们好好学习”。除了在市慈善总会捐赠,她还会在小区进行自发性的助学捐赠。年轻时坎坷的求学经历,让傅金霞老人对困难学子格外关心,每次的助学捐赠,老人都会送给孩子们一本笔记本,并亲手写下一封信,鼓励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栋梁之材。她说:“我很知足现在的生活,很感恩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想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宝鸡市慈善总会及时帮助到有需要帮助的人,我感到很放心、很开心。”老人的善举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多年来,她始终坚持着每年向慈善组织捐款,将慈善行为内化为生活习惯。这种坚持源于她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国家给了我安稳的晚年,我也要回馈社会”;更源于她内心深处的价值观——“钱要用在刀刃上,帮助更需要的人”。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傅金霞老人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富裕”:不是银行卡上的数字,而是精神世界的丰盈;不是索取多少,而是奉献几何。
特别令人动容的是老人捐款的方式。年事已高的她完全可以委托他人代捐或通过转账完成,她却坚持前往市慈善总会。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回忆,每次老人到来,都会认真询问善款用途,关心受助者情况,其情之真、意之切,令人肃然起敬。
这位老人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真正的幸福在于给予,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她的千元捐款,其意义远超数额本身,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慈善事业的本质——慈善不仅仅需要富人之力,更需要人人之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