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于无声处 步履不停” 公益视线下的毕业生去向
2025-05-18 22:23:31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傅奕庆)毕业季临近,学生们纷纷为“去哪儿”而奔波。就业、考研……一些人选择投身基层,如支农、支教、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这样的“三支一扶”国家项目,在这些主流路径之外,一些人也选择以另一种方式参与着社会实践。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上幼儿园时,父亲曾赴宁夏支教,读大学时母亲又参加了援疆工作。受父母影响,我的心里悄然种下了一颗‘到西部去’的种子。”翁高悦是福建省漳州市人,毕业于福州大学,2022年8月参加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先后服务于中宁县白马乡政府和共青团中宁县委员会。

  “工作之初,我总有点畏畏缩缩,做事放不开手脚,好在同事们时常带着我干。”在两年的志愿服务中,翁高悦见证了村子人居环境整治后的新面貌,感受到了困境青少年受到帮扶后由衷的感谢,体会到乡村振兴、青少年权益保护等工作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不少公益行动不断吸纳青年志愿者。不仅限于传统的物资帮扶,更多毕业生将公益服务的覆盖面延伸到乡村振兴、青少年陪伴等更具体的事务中。

  “我想要一个自己的空间”“我不想再趴着写作业了,同学们都有自己的书桌,我还没有”……2021年以来,针对困境青少年的居住生活诉求,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委统筹社会资源,启动实施“共青团焕彩小屋”困境青少年关爱项目。2024年,泾源县还依托宁夏共青团实施的“守护青苗”计划,组织6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和各级青年党团员干部担任“爱心哥哥姐姐”,一对一关心帮助困境孩子的学业和生活。

  天津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闫聪明是其中的一名“爱心哥哥”。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他自2023年起在宁夏泾源县团委专职从事青少年帮扶工作,通过定期家访、心理疏导等方式,深度陪伴困境青少年成长。他每月与结对帮扶的孩子们保持联系,关注其学业动态,并帮助他们申请长期资助金,直至大学毕业。他的工作不仅提供了现实帮助,也为孩子们带来了情感上的稳定支持。

公益,在下班以后

  与依托组织的志愿服务不同,另一些年轻人则选择将公益融入日常生活节奏之中。不少毕业生利用业余时间,来到基层社区、公益组织,用自己的闲暇时间,用爱感染着更多人。

  5月中旬,天津市慈善协会天津爱心联盟志愿服务队来到西青区梅江公园,开展社区捡脏护绿活动。青年志愿者们手持垃圾夹、垃圾袋等工具,分组对公园草坪、步道、湖岸等区域的烟头、塑料瓶、纸屑等垃圾进行“地毯式”清理。活动向社会传递了绿色环保的正能量,也展现了青年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上周末,我们开展了一场陪伴孤独症儿童的活动,我开始理解,这些孩子不是真的自我封闭,他们只是无法理解世界的规则。”这句话来自太阳心义工服务团志愿者发布的短视频。太阳心义工服务团是由北京一群热爱公益、热心助人的青年志愿者自发组成。这些青年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关爱老人和孤独症儿童身心健康,陪伴他们聊天、做手工、唱歌,与孤独症儿童进行户外活动。视频中的志愿者温柔地告诉孩子们:“没有办法做到合群,你们不用担心,这个世界仍然会爱着你们,你们是哥哥姐姐眼里的小星星。”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发发起公益相关的小项目。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仅凭着“我愿意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的初心,将自己的能力和热情,投入到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中,让每一次呼吁都在人群中泛起阵阵回响。

  4月19日,在山东省济南市,来自各行各业的捐赠人和200多位爱心市民齐聚济南市579百工集,积极参与社区流浪猫治理爱心市集。活动中,志愿者为捐赠者和市民示范了为流浪猫科学绝育的过程。市民张阿姨说:“小区因绝育计划减少了夜猫打架的噪声,志愿者还教会我们如何设置投喂点。”被问及参与流浪猫救助行动的原因,意向领养人和青年义工纷纷表示:“生命本就平等,万事万物都有在这个世界生存的权利。意义在于你选择怎么做,在面对流浪猫的时候,我只是单纯地回应了一个生命的呼救。”

  在下班以后,这种日常化的公益行动,成为许多青年维持自我价值感的方式。他们不一定期望回报,也不急于看到效果,但仍然愿意坚持。他们的行动并不声张,却在平凡中扩展了公益的边界。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