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左三成)因生活琐事引起婆媳关系不和,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现象?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双碑村“幸福家园”运营了10余年的“婆媳澡堂”,成功拉近了婆媳之间的距离,有效改善了婆媳关系,使村里一个个家庭不断走向和谐、幸福、美满。该村也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全国敬老文明号”等殊荣。
打造文明乡风新载体
通过入户走访、组织座谈、征求意见和建议,双碑村党支部村委会发现,近几年,越来越多年轻人走出去,而留在村上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平时生活中,因代际鸿沟导致思想观念存在差异,加之平时忙碌导致沟通不够以及各自的生活习惯不同,生活在一起的上、下辈之间特别是婆媳之间容易出现关系不和。好多村、组干部也因未能彻底处理好家庭矛盾而感到头疼。
2013年8月,村上借助幸福院这一“阵地”,把村上的留守老人集中起来,让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共同开展系列活动。当看到不少老人个人卫生较差时,村上又萌发出在幸福院新建一座专供他们使用的澡堂,试图通过由儿媳把老人送来洗澡或参加活动,之后再把老人接回的形式拉近婆媳之间的距离,改善她们之间的关系。
既要建好又要运营好
建“婆媳澡堂”,双碑村村委会从一开始就提出,既要适合老人使用,又要体现相对超前理念,同时明确表示一定要把这一实事办实、办好。施工期间,主要负责人吃住在工地,步步不离现场,严把工程质量关。
设在双碑村幸福院的“婆媳澡堂”建设面积将近60平方米,设有6个喷头、两个浴缸,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在2020年实施的慈善幸福家园工程中,该村对“婆媳澡堂”进行了充实完善,增添了两台洗澡座椅和数张休息床位,安装了电视。洗完澡,老人还可以躺在专用床上聊天、看电视或放松休息。
为把“婆媳澡堂”持久运营下去,村上安排固定工作人员,实行“坐班制”,确保凡有老人来洗澡,澡堂全天候有人坚守,杜绝老人“扑空”。同时,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规定每周一、三、五供男性使用;女性则在每周二、四、六使用。双碑村还明确要求老人来洗澡,必须由家人全程护送;洗澡时,必须由家人精心陪护;回去时,同样要由家人安全接回。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婆媳有了相互接近的空间和机会。在这里,除了帮老人擦身子洗澡、敲敲腿捶捶背外,还可以帮老人梳头、剪指甲、说说话解解闷,让老人充分享受其乐融融的气氛和感觉。
让更多的人向好典型看齐
在双碑村,评选表彰各类先进典型,已经是坚持了数年的做法。其中,在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公婆”“道德模范”“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典型时,把接送老人来幸福院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和来“婆媳澡堂”给老人洗澡、剪指甲、梳头、按摩、捶背等作为评选表彰的一项重要参考。对于评选表彰的先进典型,村上除了颁发奖品,还佩戴大红花和绶带,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大力宣传并推荐参加镇、区、市甚至全省、全国先进典型评选,让其感到敬老、孝老带来的自豪和荣光。
实践表明,双碑村的“婆媳澡堂”,已成为长辈与晚辈之间沟通的良好渠道,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暖心关爱,增进了婆媳之间的亲情,促进了一个个农村家庭和谐、幸福和美满,从而有效推动了文明乡风建设。
如今的双碑村,好媳妇多了、好公婆多了,邻里关系融洽了,村风也更纯正了,让方圆几十里地的好多村子越来越羡慕。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