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老年食堂建在村 老人吃饭不发愁
2023-12-06 10:36:4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董鹏飞 李英明)小雪过后,皖北平原天寒地冻。

  11月29日,在安徽省太和县胡总镇胡总村,刚过上午10点半,就有老人陆续来到村里老年食堂。大家三三两两坐在木椅上,闲聊、休憩,笑容满面。

  食堂面积约80平方米,窗明几净,渐渐地,室内飘来了饭菜香气。

  “今天的菜不赖!有烧茄子、炒豆腐,还有疙瘩汤,闻起来真香……”每天中午十一点半,老人们有序排队,在取餐窗口的人脸识别机器上“刷脸”支付后,开始取餐。

  一餐一饭的温暖是美好生活中的“小确幸”。对于许多农村“空巢”老人而言,“能否就近解决吃饭问题”直接关系到他们日常生活和身体安康。

  近年来,太和县持续推进老年助餐暖民心行动,用一个个家门口的老年食堂,点亮农村老人的幸福“食”光。

老人刷脸可就餐

  “俺每天中午都在这儿吃饭,这就是俺第二个家!”端着盛满饭菜的餐盘,71岁的陆秀林在餐桌前坐下,笑着对来人说,“你看,这菜有荤有素,烧得还软乎,很适合我们老年人吃。价格也便宜,一顿饭不到5块钱呢!”

  2022年10月,胡总镇老年食堂正式开办,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从周一到周五,食堂每天中午开门,一天一个菜单,荤素搭配不重样!”胡总镇民政所所长刘保平介绍,“每天前来就餐的有60多人,屋里坐得满满当当。”

  刘保平说,根据县里老年助餐行动要求,老年食堂对群众用餐费用给予补贴:每餐标准是7.5元,年满60岁的老人只需每餐支付 6.5元,一般低保老人支付4.5元,80岁以上及特困供养老人,每餐只需要支付2元。

  “现在,我们食堂还安装了智慧助餐系统。老人第一次来食堂用餐,登记好基础信息,审核通过后,系统会自动按照年龄段划分记录助餐补贴,之后就可以刷脸付款。对于很多不会使用移动支付的老年人而言,这一举措十分便利。”刘保平对老年食堂的运行如数家珍。

  针对许多农村高龄老年人腿脚不便、无法到食堂用餐的情况,胡总镇还成立了助餐志愿服务队,专门为附近的高龄老人免费送餐上门,确保他们每天都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

餐食暖胃更暖心

  在太和县郭庙镇西街村,老年食堂里暖意融融。

  11月30日中午,67岁的徐富联老人准时走进老年食堂,“刷脸”支付后,来到食堂窗口处取餐。

  “俺要一个大馍,一个青菜炒豆腐,一碗紫菜蛋汤。”徐富联对工作人员轻声说道。

  “好嘞,大娘!”坐在餐桌前,徐富联一边享用着热乎乎的午饭,一边和邻居唠起了家常,气氛十分融洽。而在村里没有老年食堂以前,吃饭对于徐富联来说是个难题。

  “俺老伴走得早,孩子在外打工,家里就俺一个人。”以前,她每天都要为一日三餐发愁:自己买菜、做饭、洗碗、打扫厨房,劳动成本太高,每日饭菜量也不好控制。做多了,扔掉可惜,不扔的话,总是吃剩饭,长此以往也不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几个月前,村里利用闲置的小学校,打造出一个面积有200平方米的老年食堂,食堂外还有一个大院子,院中摆放健身器材,方便老人饭后来到这里散步消食,或是闲暇时间锻炼身体。徐富联便习惯了每天来到老年食堂就餐。“这里菜品丰富,天天都能吃到新鲜蔬菜,而且环境卫生好。到这里吃饭,还能和邻居说说话,现在我的心情也特别好。”徐富联脸庞布满着笑容。

  食堂的每日菜谱丰富多样,青菜豆腐、白菜鸭血、土豆炒肉丝、辣椒糊……荤素搭配,一应俱全。

  “不仅能吃饱,还得能吃好!”西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蒿奎表示,“为了让老人吃好,我们每一道菜品烹调都少油、少盐、少糖,以清淡、软烂为主,采购时注重挑选一些易消化的食材,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饮食需求。”

服务质量在提高

  在蒿奎看来,老年食堂不仅能提供一顿餐食,还能给农村老人更多温暖的陪伴。据了解,老年食堂旁边还设置有淋浴间、洗衣间、健身康复室、棋牌娱乐室等;每周二、四、六,还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

  “吃饭前,可以到健身室活动活动。吃完饭,可以到棋牌室里,下下棋、打打牌。”通过提供一系列养老服务,百姓满意度显著提升,村里干群关系越来越和谐。

  近年来,太和县把实施老年助餐服务,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老年助餐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全县已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158个,村覆盖率达85%,助餐服务人数近5万人。

  “下一步,我们在提高服务质量上持续发力,让老年人吃得饱、吃得好,提升老年助餐群众满意度;力争明年上半年,全县村级老年食堂实现全覆盖,让更多的困难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幸福时光。”太和县民政局老年助餐工作负责人范祥东如是说。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