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北京市推出45个医务社工项目
2023-10-20 18:30:1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彭益舟)医务社工是什么?他们不是医护,却和医护一起工作,他们不是灵丹妙药,却是“良药”的伴侣。日前,2023年北京市医务社工多元培育服务项目工作启动,最终确定了包括北京市海淀医院“幽谷伴行”哀伤支持服务项目、朝阳区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健康志愿者队伍的组建与赋能项目等45个不同病种、不同人群的医务社工服务,将为患者群体提供更有温度、更为专业的服务。

回应病人的心理需求

  据北京市卫健委消息,截至目前,北京市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共101家,其中三级医疗机构54家,较2019年增长184%;共有医务社会工作者306人,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94人,较2019年增长131%。

  306名医务社工,分布在北京的101家医疗机构……他们通过个案跟踪、小组支持等专业方法,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为困难群众帮扶等人文服务,他们像是医患之间的润滑剂,努力让医学更有温度。

  其中,北京市海淀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的社工团队,多年来致力于为终末期患者及家属提供“四全(全人、全队、全程、全家)”照护。

  “我们去家里第一步,需要解决病人特别急需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其实更多地是给照顾者赋能,比如说社区内的资源,其他跨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资源,然后还有一些志愿服务的资源,甚至还有社区居委会的资源。”海淀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社工主管杨洁介绍说,“你要让她有更多的资源,让她知道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去找谁。”

  据悉,2023年,该社工团队申报的“幽谷伴行”培育项目,将通过干预家属预期哀伤、定期举办小组活动等方式,为家属提供长期、专业的服务,减轻其失去亲人的哀伤。

给予医务社工更加精准培育

  2020年10月,北京市卫健委联合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3年来,医务社工成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举措。

  对此,北京市朝阳区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金凤感触颇深。朝阳区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一家社区医院,日常服务6.3万人,承担着辖区居民慢病管理的职责,糖尿病共同照护门诊是该中心的特色科室之一。医务社工的加入,解决了社区医院医护团队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时间不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低、对规范管理依从性较差等问题。

  作为医患关系的“协调者”、医疗服务的“咨询者”等角色,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走进患者家中,提供专业的舒适照护、心理支持等服务,而这离不开对医务工作者的精准培育。为此,对本次入选的45个项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将通过系统培训、立体督导、资源链接等多种方式给予精准培育,切实发挥项目对本单位及全系统医务社工发展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