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千好万好 带动农民致富最好 ——万好慈善精准帮扶基地“造血”记
2023-10-16 10:03:43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俞明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为了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升困难群众的“造血”致富能力,2018年8月,海盐县慈善总会联合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万好慈善精准帮扶基地,探寻低收入群体共同富裕之路。基地运行5年多来,累计帮扶低收入家庭1674户,帮扶收益782万元,帮助他们开启共富之路。基地的经验做法也得到了上级部门认可,2020年获省级造血型扶贫基地称号,入选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省级试点项目》,2022年获第七届“浙江慈善奖——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奖”。


基地工作人员查看毛豆长势

 

慈善力量联手爱心企业

回归农业搭建全新载体

  海盐县农业发达,但农村就业比较困难,家庭收入不高,如果仅仅生产普通农产品(如水稻),很难提高经济收入,海盐县慈善总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科学论证,从乡村困难户熟悉的事情着手,牵线搭桥,让困难农户与本县涉农企业联结,通过传、帮、带,为帮扶对象提供高效农业生产平台。

  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创业带动型优秀企业、浙江省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以加工销售速冻、脱水蔬菜为主;公司董事长马春峰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第二届浙江省道德模范。业务对口,富有爱心,万好食品公司与海盐慈善总会成为“好搭档”,共同帮助海盐低收入农户打翻身仗。

  2018年8月,万好慈善精准帮扶基地成立,基地通过提供定向订单、开展技能培训、推进公益分配,在改善困难家庭生活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种模式覆盖三类人群

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海盐农村低收入人群主要有三类:有一定劳动能力且有土地的;有一定劳动能力但没有土地的;没有劳动能力的。5年多来,基地精准帮扶模式不断创新,推出三种模式,兜住了这三类人群的幸福。

  一是“授人以渔”。基地与有劳动能力和自耕地的受助对象签订农业订单,以“合同+保护价”形式与困难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免费为其购买农业订单保险,同时按每亩650元的标准配套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保障农户获取稳定种植收益。5年来累计帮扶低收入家庭1017户次,帮扶收益达446.35万元。

  二是“上岗就业”。由基地农技人员、外聘技术专家等为有一定劳动能力但没有土地的农户开展生产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等培训讲座,提高帮扶对象农业生产技术。5年多来,已开展大型培训活动12次,现场技术指导31次,指导农户1156人次。

  三是“分红覆盖”。此模式适合无田地、无劳力的困难农户。基地联合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等共同参与帮扶,由社会力量出资成立帮扶基金,承担蔬菜种植成本,农场免费提供土地,开展代种代管代收工作,实现的净收益用于补助登记在册的低收入家庭。目前,已帮助394名困难农户实现增收65.25万元。

“志智双扶”铲除穷困土壤

“立体帮扶”托起致富梦想

  基地在开展技术指导的同时,实施“志智双扶”“立体帮扶”,帮助受助农户树立脱困志向,提升“精气神”。

  落实具体帮扶人员。基地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联合9家社工机构,由社工充当帮扶对象与企业、蔬菜合作社、农业大户之间的桥梁,为受助农户提供种植、销售和就业等多元化服务,引导困难群众靠双手致富。

  构筑立体帮扶模式。为防止帮扶的农户因残、因病致贫返贫,海盐县慈善总会多管齐下,构筑了助学、助医、助困等多元立体的帮扶模式,构建了以慈善机构为核心,民政、农经、企业、社会组织、合作社、农业大户多元参与的组织体系,通过立体施策实现帮扶效果的融合。

  提供红色代办服务。基地为全县9个乡镇(街道)的帮扶对象免费提供农业订单、农技培训、农资供应、收购交易、财务核算、政策咨询等红色代办服务。沈荡镇还组建了“毛豆、蔬菜种植”“稻虾综合种养”等10余支红色农技服务帮帮团,为种植户提供政策咨询、沟通协调、技术指导。

紧密结合串起增收链条

输出扩面助力增收致富

  海盐创设的万好慈善“造血”共富项目,以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加工+销售”为产业构架,以推进帮扶进程的社工机构为增收中介,以万好公司多项综合服务为增收落地,从而实现增收效果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基地还把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也紧紧聚集在一条发展链条上,通过大型企业引领、家庭农场参与,整合应用先进生产作业,示范推广农业高新科技,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万好基地的成功,提供了“海盐味道”的慈善帮扶样板。如2019年建立望海街道九丰农业慈善精准帮扶基地,2020年建立秦山街道晓华家庭农场慈善精准帮扶基地,涉及农副产品从蔬菜延伸到瓜果、家禽、水稻等,低收入家庭有了更多选择。

  海盐还将这种模式成功复制输出。2021年4月,在四川省屏山县设立“屏山县万好慈善精准帮扶分基地”,基地面积达200公顷,主要生产竹笋和食用菌,带动屏山159户困难家庭增收。2022年,该基地收益达80多万元,助力屏山驶入了“共富”快车道。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