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罗 震)近年来,慈善超市在社区越来越常见,逐渐融入居民的生活之中。近期,多地通过创新举措,激活慈善资金,开展丰富活动,让慈善超市不只是“爱心仓库”,进一步成为社区慈善的大舞台。
“用红卡买东西可真方便!”近日,在浙江省安吉县梅溪镇“一路同行”慈善超市,顾客赵女士开心地说。走进“一路同行”慈善超市,新鲜蔬果、粮油米面、冷冻食品整齐地摆在货架上,超市里一派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赵女士介绍,自从慈善超市在家门口开业后,自己经常会来这里购物,只要拿着红卡就可以买到油、米等生活必需品,十分方便实惠。
什么是“红卡”?慈善超市工作人员介绍,安吉县内登记在册的低保户、特困对象每人每年享有1000元的免费购物额度。其中,500元的红卡用于慈善超市购物,500元的绿卡用于在超市内领取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捐赠的物资。通过“双卡”模式,在不同层面帮扶困难群体。
据了解,“一路同行”慈善超市由安吉县民政局牵头,县慈善总会、县农高新集团等单位参与,并由县国有企业自主运营或补贴社会超市运营。安吉县每年从“慈善一日捐”中拨款800万元善款,用于资助困难群体在慈善超市购买生活物品。截至目前,县级慈善超市和4家乡镇级慈善超市均已开业,另有11家慈善超市网点也相继挂牌。
除为困难群体提供物资帮扶和便民服务外,不少地方的慈善超市向全体居民开放,努力将慈善超市打造成集慈善募捐、社会帮扶、特产帮销等功能于一体的慈善综合服务平台。
近日,上海市启动2023年“上海慈善周”,“最爱·慈善超市”宣传展示活动也随之拉开帷幕。经过选拔推荐,上海全市共有42家慈善超市参与活动,对慈善超市建设成果、政策活动及慈善文化进行了宣传推介。据统计,截至目前,上海全市共有232家慈善超市,实现街、镇、乡全覆盖。数量扩增的同时,慈善超市从产品体系到运营模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政府+市场”模式,售卖产品涵盖日常百货、文创产品、对口帮扶特产、二手书等,面向人群也扩大至社区居民。
在徐汇区徐家汇街道慈善超市,“益杯咖啡”公益空间为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公益岗位,还通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近日开业的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慈善超市,以“帮扶对口省市地区特产店+慈善超市”的运作模式,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在普陀区真如镇街道慈善超市,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是一群特殊的“星星青年”——大龄自闭症患者。街道工作人员介绍,真如镇街道慈善超市将继续打造特殊群体岗位实践平台,链接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慈善微心愿实现平台,促进慈善成果普惠。
此外,多地通过创新举措,盘活慈善超市资金。近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为服务群众需要,打破传统慈善超市发展模式,天心区芙蓉南路社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慈善超市社区合伙人招募动员会。据了解,本次动员会由长沙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天心区民政局、赤岭路街道办事处指导,活动以茶话会形式进行,同时邀请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企业个体机构、幼儿园、物业公司、业委会等共同参加。活动旨在发动社区及社会团体力量,推动慈善超市进社区,助力慈善超市建设为具备自我“造输血”功能的社区慈善微阵地。
芙蓉南路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目前已成立社区发展基金,通过链接社会资源,借助腾讯99公益日、“爱星社”平台等展开“捐钱+捐物+捐时间”活动。同时,社区将邀请20位捐赠金额或捐赠价值超过1000元的成员成为社区第一批“慈善理事”,建立社区慈善超市人才库。为了“盘活”慈善超市,社区将积极展开“志愿者+社工+社区”三方协作,链接更多社会资源来到慈善超市成为社区合伙人,扩大慈善超市影响力,让爱心力量温暖更多困难群体。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