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天姥电工”用爱照亮“星宝”心世界
2023-09-18 10:22:41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泊 伟)与寻常的孩子不同,有些孩子就像天空中那一颗颗孤独的星星,在漆黑的天空中独自闪烁,他们甚至连走出家门都异常艰难。正因如此,他们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也叫孤独症患者。

  一直以来,“如何让‘星星的孩子’能够坦然走向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是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天姥电工光明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天姥电工”)所有志愿者的共同心愿。为此,在今年的开学季,天姥电工与浙江厚植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了“种星星”孤独症儿童慈善捐赠活动,为当地孤独症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大礼包,用行动点亮散落人间的“星星”,照亮“星宝”们的内心世界。

  新昌县孤独症人士及亲友协会范殷雷主席代表孤独症家庭领取了爱心大礼包,他表示:“作为一名孤独症孩子的父亲,我非常感谢天姥电工的志愿者长期以来对孤独症儿童的关心、关怀。当我得知我的孩子患病的那一天起,我已经接纳了任何状态下的他,只是没想到,往后的每一天,路是那么的艰难。但即使是这样,我也没有放弃,当我得到这么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更坚定了我的信念,一定要竭尽全力,去照亮这些孩子的世界。”

  对于新昌县孤独症患儿的现状,范殷雷说:“新昌县总共约40万人口,孤独症儿童分布在社会各个层面。目前有两类比较大的群体,第一类是在新昌南瑞小学的融合模式学生,总共有32名孤独症儿童,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大连、天津、澳门等城市,这些孩子普遍在6周岁以上。第二类的一部分是接受康复干预以后在残联进行登记过的儿童,今年一共有33名,这些孩子的年龄都在3到6周岁之间;另一部分还有几十名在新昌特殊学校的孤独症儿童,因为中间不少孩子没有确诊或经历干预训练,所以没有精确的数量统计。”

  早在2010年,国网新昌县供电公司在成立天姥电工光明志愿服务队的时候,就关注到了这些“星星的孩子”。在摸排中,他们发现,新昌县南瑞实验学校有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孤独症患儿,被称为“融合生”,他们中大部分的家长特意辞去工作,来到新昌陪读。陌生的环境中,这些家庭需要一个平台和一群爱心人士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从而为孤独症患儿们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场地及机会。

  天姥电工通过市、县孤独症人士及亲友协会了解到,除“融合生”外,新昌县还有很多孤独症患儿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接受及时、恰当的培训与康复训练,他们往往缺乏社交实践,成年后融入社会将更加困难。

  经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咨询长期从事融合教育的专家后,天姥电工决定开展全国首个“种星星”项目——“让‘土地’打开孤独症儿童心窗”志愿服务项目,带领孤独症儿童走进天姥电工农场实践基地,借助农场充足的氧气与内容丰富的农活,鼓励孤独症儿童走到户外“接地气”,通过干农活的方式,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康复培训、社会化教育,让孩子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侧重地进行康复训练,让他们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亲近自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国网新昌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余洋说:“‘种星星’项目启动以来,天姥电工一月一主题,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针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认知、合作、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下阶段,天姥电工将根据家长及孩子们的需求及建议,动态调整志愿服务计划,不断探索特色实践,继续以‘一月一主题’的活策略开展活动,帮助孩子们不断成长,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纳孤独症患者。”

  对于此次捐赠活动,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工会主席、党委委员冯来富表示,公司将以此次调研指导为契机,以“光明精神”为指引,让“志愿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品牌化”,做细、做深、做好慈善工作,在服务国家战略举措落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践行慈善力量、作出慈善贡献。

  “我们更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支持孤独症儿童‘走出去’,从而实现孤独症儿童与社会的融合。”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副秘书长郑壹零说:“让尊重和关爱落在实处,不排斥、不拒绝孤独症儿童是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很多事情,让尊重和关爱落在实处。”

  郑壹零认为,孤独症患儿除了应尽早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筛查和诊断,尽快在康复机构接受一定时期的康复训练之外,在科学干预之余,也需要再回到社区,接受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工志愿者上门服务。此外,再配合学校和家庭介入,对他们来说是更适合健康成长的条件。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