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慈善幸福家园托起老人“稳稳的幸福”
2023-09-07 14:25:14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倪保文 秦小健)在蓝田县三里镇有一家特殊的养老院,每到饭点,附近4个村庄的留守老人们都习惯来这里吃饭。一顿5元,给老人们管够、吃好。创办者高西红为了让农村的留守老人老有所依,从城市回到农村自费创办起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对待老人,当他们的亲闺女”,一直是高西红心底的想法。

看到老人吃饭吃得好心里就踏实

  夏末的三里镇柴寨村,山塬交错,川岭共生,秋色已浸染群山,蝉鸣阵阵的阡陌间有着一份世外桃源般的静谧。

  蓝田县三里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二层小楼就位于这里。下午2点半,服务中心的餐厅里升腾起一股浓浓的饭香,40多位老人正排队打饭。“赵大爷,今天吃炒面呢,多来点?”“好嘛,谢谢!”工作人员耐心询问每位老人,给他们盛好适量的饭菜。老人们围坐在十几张桌子边,吃饭夹菜,惬意闲聊。

  按照农村人的习惯,养老服务中心一天两顿饭,上午9点和下午2点半。上午一般是豆浆、稀饭、花卷、包子、鸡蛋还有小菜,下午一般是米饭和荤素炒菜,晚上还提供简单的稀饭或汤羮。

  “这饭好,适合我们老年人,营养搭配均衡还软烂好消化,工作人员都特别亲切。我每天来这吃饭,还能和老伙伴们聊天,可高兴了!”杨大爷对笔者说。

  看到眼前这熟悉不过的场景,高西红满足地笑了。“看着老人们吃饭吃得好,我心里就特别踏实。”

不想看到老人孤独终老

  “都是乡里乡亲,我不想看到任何一个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而孤独终老。”谈到创办养老服务中心的初衷,高西红这样说。

  2019年9月,高西红回到老家柴寨村看望几位相熟的留守老人。她端着饭菜去敲一位老人家门,敲了好长时间不见回应。她预感不妙,就叫来几个年轻的邻居翻墙进院打开屋门,发现老人已经离世了……没过多久,村里又有两位老人突发急病,在没有亲人陪伴的情况下过世。

  3位留守老人的遭遇令高西红十分悲痛,也成为压在她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如何让村里的留守老人按时吃上热饭、安享幸福晚年,一直萦绕在高西红心头。

  2020年过年期间,高西红决定放弃城市生活,在老家自费开办一所养老院。“反正我也退休了,能回到农村再发挥余热,挺好。”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高西红把家里可以抵押的资产全部抵押,贷款460余万元,终于在2022年办起了蓝田县三里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吃一顿饭只要5元钱

  柴寨村的年轻人以外出打工为主,留下不少空巢老人孤独生活。高西红的养老服务中心需要解决留守老人的就餐问题,同时还有全托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照料,资金和服务人员紧缺成了大问题。

  为了给留守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就餐条件,2022年下半年,高西红代理运营了柴寨村“慈善幸福家园”,并开始硬件设施改造,最大限度为周边的老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改造建设成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每间房内都有独立卫生间、全屋地暖、独立空调、无线电视,医用床头应急呼叫器等。为方便居住在二楼的老人,高西红还抵押了自己的车,为服务中心加装了医用电梯。

  今年2月,蓝田县三里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柴寨村“老来福”老年助餐中心经过了4个月的试运行后,正式面向社会运行,服务本村和周边各村组的孤寡、留守老人。目前共有65名老人在助餐服务中心登记就餐,享受每顿饭5元的优惠政策。并且有15名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长期入住,村里还有几位瘫痪在床不愿入住的老人,服务中心就安排工作人员免费送餐到家。

让老人们感到家庭般温暖

  儿女在外工作的李大爷,年事已高且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是最早入住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

  刚来时,李大爷处于半失能状态,有时甚至认不清自己的儿女。为了逗李大爷开心,工作人员经常给李大爷拍抖音短视频,把李大爷打造成“洋气小老头”,逗得李大爷合不拢嘴。就这样,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如今李大爷可以拄着拐杖到处转了。有时周末儿女接他回家小住,李大爷还像小孩子般“不情愿”。

  高西红还定期为老人们举办生日会,不让任何一位老人的生日因子女不在身边而被遗忘,让老人们感到家庭般温暖。

  为让老人们生活更丰富多彩,服务中心还专门为老人们提供自乐班学秦腔、练书法。还开辟了几亩菜地,让老人们种植蔬菜、玉米、油菜等,不仅能享受农耕乐趣,还能让老人们自给自足吃到绿色有机蔬菜。

  “我还想继续干下去,这么多老人离不开我,我做得还远远不够,以后要在重视老年人心理问题这方面多下功夫,给他们更多的关爱。”逝水不停,行孝莫止。今年已经54岁的高西红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百善孝为先的传统要永远传下去。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