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美丽工坊” 助力残疾妇女就业增收
2023-09-04 10:16:13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杨奕君)为了帮助广大残疾妇女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2年7月,中国残联、全国妇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发布《“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2022年12月,首批60家“美丽工坊”的申报工作正式启动,中国残联和全国妇联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的企业和机构开展评审,通过选拔和扶持一批适宜残疾妇女就近就便或居家就业的手工制作企业或机构,进行统一冠名,并通过宣传推广、市场营销帮助“美丽工坊”扩大社会知名度。

强化技能培训

带动残疾妇女灵活就业

  安置残疾手艺人就业,传承濒临失传的“北京绢人”非遗手工艺。作为首批申报“美丽工坊”的企业,近年来,北京唐人坊培训了数千名残疾人,安置和带动了50多名残疾妇女集中就业和灵活就业,并在贵州建立扶困车间,安置残疾人10余名就业。

  在北京唐人坊调研“美丽工坊”项目时,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指出,中国残联要与全国妇联等部门密切合作,力争实现“十四五”帮助10000名残疾妇女通过“美丽工坊”项目实现就业增收的目标。

  一笔一划,一针一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饱含着残疾妇女勤劳创造美的精神相结合。“美丽工坊”项目不仅为传承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还积极培育残疾妇女手工技能人才,支持残疾妇女宜绣则绣、宜剪则剪、宜编则编,让残疾妇女有机会通过双手获得自身价值感与成就,在不断的技能打磨中建立自信,提升就业增收能力。

  将“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这样欣欣向荣的场景在“美丽工坊”河南省驻马店恒美工艺编织有限公司同样上演着。在这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手工编织品。驿城区“美丽工坊”一楼展厅,展示着由残疾手工技能人才制作的钩编作品,二楼的手工编织培训教学基地,汇集了工学结合、强化技能、订单培养、校企一体等理念,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余氏钩编第四代传承人余水云专门为学员授课。

  “残疾人朋友成为‘上班族’后,他们的世界又多了一扇向阳窗,减轻家人的看护压力,还为家庭贴补生活费用。”余水云深有感触地说。

持续扩大

“美丽工坊”品牌影响

  今年1月,浙江省发布首批“美丽工坊”项目公示名单,义乌市爱心助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位列其中。

  义乌市爱心助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背靠”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具有相对稳定的手工产品订单和销售渠道,配合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对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扩展残疾妇女非遗手工艺品的营销渠道、增加“美丽工坊”品牌影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推力作用。

  为拓展残疾妇女手工艺品的营销渠道,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文化助残项目”的资助下,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发起了“美丽工坊资助计划”,带动和培养具有一定生产技能的残疾女性(以脊髓损伤残疾人为主)就业创业,资助计划包括设计研发、组织培训、生产销售、宣传推广四个方面。资助计划将同步在北京、杭州等地建立线上线下多条销售路径,在网络平台为文创产品进行销售。同时,计划还将挖掘整理与残疾人文创相关的教材和艺术成果,与出版机构合作出版。

  据了解,“美丽工坊资助计划”的受资助者范围为各地希望之家对手工制作有兴趣,且年满16岁以脊髓损伤为主的残疾女性。求助者可通过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的官方平台报名,主办方将按照技术的强弱、每天能投入生产的时间、家庭收入等维度进行筛选。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