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小城大爱 文明绿都 —— 三明市善举惠民显担当
2023-07-12 17:43:03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陈凤娣 陈 玮)在广袤的八闽大地,有“绿都”之称的福建省三明市既是物产丰饶的革命老区,也是“善”果累累的精神沃土。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三明市民政局积极构建大慈善服务格局,持续助力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谱写了新时代民生慈善事业发展的绚丽篇章。

扶弱济困 善举惠民促发展

  近年来,三明市民政局积极探索“慈善补缺”方式,牵头推动“慈善一日捐”活动,积极弘扬慈善文化,动员社会力量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实施派送“大爱三明 善行民政”惠民礼包,有力助推了社会经济发展。

  慈善养老,爱暖夕阳。三明市联动社会各界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91个、社区康复辅助器具服务点37个。为满足失能失智老人“医护康养”需求,还建成地市级阿尔兹海默症康复中心,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先后获评全国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优秀试点城市等荣誉。

  为解决老人吃饭难题,三明市民政局携手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在全市建成67个长者食堂(社区助餐点),通过“长者食堂+助餐点+就餐配餐送餐”模式,切实提高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针对农村养老“点多面广”的特点,三明市民政局建立“指尖云孝老”服务机制,其中大田县“山区养老服务110”被列入国家级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汇编,沙县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创新试点被列入国家发改委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支持事项。

  在此基础上,三明市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通过加强康复辅具产业招商引资,成立三明市养老服务联合会,引入福建居敬泽惠康养服务有限公司等17家专业养老服务企业等措施,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的效能。

  慈善护苗,呵护未来。据统计,三明市现有18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63.7万人。该市通过推进“人员、资金、办公场所、工作制度”完善,构建“1+N”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调整充实市、县、乡(镇)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联合会商等工作机制。同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社工机构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专业服务,精准帮扶农村留守儿童。此外,三明市民政局还以“福蕾行动计划”“雏燕关爱”行动为抓手,汇聚合力、多维发力,携手有关单位开展了一系列关爱救助活动。

  为加大孤残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三明市民政局制定“主动发现”机制,通过系统比对、入户调查等方式,变“被动查”为“主动找”。同时,积极协调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慈善助困,精准帮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三明市民政局积极链接康复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帮助脑瘫儿童、“星星的孩子”、肢体障碍患者等困难群体通过康复训练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助力残疾儿童及其家庭走出阴霾。

  为全力助推共同富裕,三明市民政局还将帮扶范围延伸至环卫工人、农民工等群众,携手爱心单位建设“帮帮忙”信息平台,精准对接慈善资源和慈善需求。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发放困难群众重大疾病、意外伤害补助金,减轻低保边缘群众生活负担。

立足本职 开拓创新勇担当

  慈善组织是开展慈善活动的主体,是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夯实组织基础,三明市民政局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申请慈善组织认定,稳步推进慈善组织登记工作,并通过“阳光1+1”牵手行动,鼓励慈善组织结对帮扶老区村。

  为解决资金难题,搭建新的合作平台,三明市民政局创新成立了三明市公益慈善联合会。“作为慈善组织的行业指导机构,联合会将以慈善资源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传承弘扬公益慈善文化,开展项目协调和对接服务,规范行业运作和自律监督,培育公益慈善人才,汇聚社会爱心力量。”三明市民政局局长邓秀广说。

  “民政部门作为重要民生部门,一定要把握机遇、锚定目标,在思想上绷紧弦,在举措上更聚焦,在责任上真落实,聚焦民生保障落脚点,围绕主责主业,把落实‘抓重大项目,促高质量发展’工作贯穿在民政事业发展全过程。”邓秀广如是说。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三明市民政局将始终聚焦民生福祉,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协同社会各界持续壮大民生慈善事业发展实力,推动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