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高雨霏)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已实际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尽管近几年国内商业养老、集中养老、自助养老等多样业态发展迅速,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居家养老仍是老年人的首选。
与此同时,中国城镇住宅的老旧化程度也在加重,许多城镇老旧社区平均房龄偏高,而这些社区往往是老年人集中居住区。社区软硬件建设不适应老龄化发展趋势,室内安全性问题是摆在居家养老老年人面前的痛点之一,因此在新一轮城市化改造进程中,老旧社区的适老化改造成为焦点。但是,受地域发展不均衡、城市建设进度不同等因素影响,我国各省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并未形成规范统一的机制,加上各类机构良莠不齐,导致许多城市的老年人改造意愿无法实现。
这一问题,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福耀集团副董事长曹晖的关注。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曹晖在《关于规范推广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的提案》中建议住建部、民政部等相关部门牵头,借鉴上海等部分适老化改造先行城市的成功经验,出台指导性政策规范城镇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并在全国试点推广。
曹晖指出,老旧社区往往居住情况复杂,不同家庭需求不一,应根据地理分布、经济发展程度、城市规模、人口结构等多维度,分门别类摸排全国老旧社区现存情况,针对不同城市特点、社区类型出台相应工作机制和执行标准,明确适老化改造的主管行政机构及相关责任单位,规范案前、案中、结案工作流程和工作清单,推广规模实施、系统集成的示范项目,实现各省市全面破冰、应改尽改。
同时,应充分发挥金融单位、集体产业、物业企业、商业机构的力量,以有限财政资金为撬杆,调动各方面社会资源,充分激发“银发经济”效应,构建老龄化社区的新型商业生态圈。研究出台公积金参与适老化改造的可行性方案,盘活老年人群体的公积金存量,作为适老化改造资金需求的有力补充。
曹晖还建议:制订制度化、标准化、模块化的适老化改造服务,满足基本适老化改造、专项适老化改造、特殊适老化改造等不同层次需求,如适老化卧室改造、盥洗间助浴系统、老年人安全厨房、老龄化智能家居;将适老化改造与社会居家养老体系相结合,将各类助老设施或布局的改造建设与后续的家庭养老服务、社区养老共同体、远程智能关怀等软性养老服务衔接起来;严格监督追责,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以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为法律依据,针对老旧社区改造过程中的常见纠纷,建立专门的监督监管体系以及长效追责机制,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各类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