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魏 筱)近日,云南省昆明市发布《第二十四届农民技术职称评定结果》,全市共63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成为所在行业响当当的“田秀才”“土专家”。当得到“第二十四届农民高级技师——东川区雷廷瑞”职称评定结果时,昆明市东川区的雷廷瑞显得有些激动。这是对他工作能力的肯定,是一种褒奖。
事实上,农民评职称并非新鲜事,自2018年始便已在各地广泛开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此后,吉林、山东、江西等地纷纷试水职业农民职称评定,畅通“新农人”职业发展道路、吸引人才扎根乡村。
完善职业农民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近年来,河北省深州市积极探索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改革,进行农业生产、园艺、畜牧业3类职称资格评定。
“作为一名农民,竟然拿到了职称证书,太开心了!”近日,深州市穆村乡南口村农民张玉武拿到农民技术员证书后表示,以后要努力地帮助村里果农做好技术指导。
据了解,深州市农民职称资格评定工作注重从技术水平、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考察。张玉武从1997年就开始从事农业工作,种植过多种水果,还积极参加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培训,用所学到的知识发展种植业,现在年收入超过20万元。
深州市农业农村局人事科科长郭凤英介绍:“对职业农民开展职称资格评定工作,充分体现对农民技能水平的认可。”今后,深州市农业农村局将探索完善职业农民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拓展评定覆盖面,提升高素质农民常态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层见迭出,吉林省自2021年实施“给农民评职称”政策以来,已累计评审出乡村振兴人才高级职称600名,在兴办民营合作社、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就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江西省,今年是赣州市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审的第二年,2022年职业农民中级职称评审工作结束,836人取得职业农民中级职称,较去年增加了257人,增长率达到31%,这为江西省建设新农村、实施乡村振兴壮大人才队伍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童天表示,从全国来看,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已成为新时代人才评价工作的新风向。他建议,完善建立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让职称评审给劳动者带来职业发展,真正赋能乡村振兴。
提高新农人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
增强新农人荣誉感,让“泥饭碗”变成“金饭碗”,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给新农人评职称,是对我们这些扎根农村一线工作者的关心、认可和激励,为我们走专业化、技能化的基层成才之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增强了信心。”湖南省首批乡村振兴中级农艺师、娄底市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党支部书记彭育晚说。
据了解,今年9月29日,首期湖南省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高级研修班结业典礼在长沙举行,有82人被认定为湖南省第一批乡村振兴农艺专业职称,此后该省还将建立创业服务联盟,完善后续服务。
据湖南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评职称”的亮点是,不要论文、不问身份、不管年龄,只要长期扎根乡镇作出了突出贡献;参评人员不填表、不报材料、不交费,只要有技能、有手艺、能力水平高,得到当地群众和社会认可。
无独有偶,山东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农业农村人才资源。截至2022年11月初,山东省内共有7347名农民,获得了初级、中级、高级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这得益于山东省不断完善人才保障机制。2021年山东省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一政策有效激发了山东省乡村人才发展动力,更好地推动了山东省的乡村振兴。
农民职业化无疑是拓宽乡村振兴引才的必由之路,让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大展身手,是农民评职称的目的。农民评职称,既是对新型农民职业的认同,也是农业人才的挖掘之道,导向意义不可小觑。让农民拥有可评职称的上升通道,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有利于增强乡村“领头雁”们的自豪感与积极性,同时可激发更多农民致力于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归属感、稳定性和创新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