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钟 伟)“9·5”泸定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民政厅主动履行慈善工作主管部门职能,第一时间启动慈善应急响应,组建慈善工作专班,动员全省各级慈善组织有序参与抗震救灾。当前,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正处于编制规划、设置项目、筹措资金的关键时期。为科学规范地管理使用慈善捐赠款物,四川省民政厅11月28日召开“9·5”泸定地震慈善捐赠资金物资使用工作座谈会。
据了解,在泸定地震抗震救灾中,各慈善组织站位全局、迅速行动,想党委政府之所想,急灾区群众之所急,发挥慈善组织专业优势、渠道优势,广泛链接慈善资源,为省内外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架起爱心的桥梁。
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等47家慈善组织迅速发出募捐倡议,广泛链接慈善资源,中石油等央属和省内国有企业纷纷捐出“大单”,比亚迪、新希望等民营企业慷慨解囊,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全国186家企业(组织)单笔捐赠金额超过100万元。截至目前,累计募捐款物17.86亿元,其中省慈善联合总会募捐14.62亿元。善心义举、大爱无疆,为灾区恢复发展托起了希望与力量。为规范慈善组织慈善捐赠工作的管理,民政厅在地震发生后即下发《做好公益慈善组织“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工作的通知》,近期又拟制了《关于加强慈善组织自然灾害救灾捐赠款物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对款物募集、使用、管理提出要求。
会上,涉灾地区慈善总会介绍了灾损情况和慈善需求,省慈善联合总会等慈善组织介绍了款物募集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考虑,省直有关部门介绍了重建规划编制情况并对慈善力量参与重建提出了需求。会议充分肯定了各慈善组织前期工作,对进一步管好用好捐赠款物提出要求。会议要求,要扛起社会责任,各慈善组织要站位全局、服务全局,在灾后重建中发挥好公益慈善作用,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把握资助方向,践行公益慈善宗旨,衔接重建规划,依照法律法规,尊重捐赠人意愿,合理确定慈善资源投放方向,力求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严格项目管理,周密组织、精心实施,引导慈善资源参与重建项目,加强项目设计、筛选、申报、审核、确认、实施、验收、确权的全过程管理,形成慈善工作闭环。要及时拨付资金,明确资金物资拨付的条件、程序和手续,直接指向受益对象的慈善项目原则上一次性拨付,工程建设类、购买服务类项目等可分阶段按比例拨付。要加强慈善监管,坚持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管理,统筹好项目单位内部监督、慈善组织监督、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审计监督和纪检监督,形成监督合力,确保捐赠款物使用公开透明、合法合规。要弘扬慈善精神,讲好慈善故事,传播慈善理念,加强慈善宣传,精心设置可视化标识,让慈善精神可视、可感、可及,使灾后重建的过程成为感恩奋进的过程。要发展慈善生态,总结运用好泸定地震慈善捐赠的实践成果和机制成果,加快培育公益慈善的组织、参与、监督、文化、智慧、政策等工作体系,推动慈善由应急慈善向平急并重转变。要落实各方责任,坚持“全局一盘棋”,明确灾区政府、省慈善联合总会、市(州)级慈善总会、项目建设单位的管理责任,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确保慈善资源精准投放、慈善项目高效实施。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