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结果公布 流域水质总体较好 部分濒危鱼类的处境依然堪忧
2022-10-19 11:10:50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章昱兴)10月10日,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的第二次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简称“长江专项”)公布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17-2021年期间,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较好,中下游干流和两湖的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整体稳中有升,分布范围有所扩大,但中华鲟等部分濒危鱼类的处境依然堪忧。

  长江专项于2017年正式启动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单位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分布、鱼类资源量、濒危鱼类、长江江豚、渔业生态环境、消落区、捕捞渔业和休闲渔业7个专题开展了系统调查。历经近5年调查,近日发布了《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状况调查(2017-2021)》。

  据了解,此次调查的范围是从长江源(楚玛尔河和沱沱河)至长江口约6300km的长江干流,大型一级支流雅砻江、横江、岷江(大渡河)、赤水河、沱江、嘉陵江、乌江、汉江,以及洞庭湖、鄱阳湖等通江湖泊。调查人员在相关水域共设置了65个站位。在65个站位常规调查的基础上,以20km×20km的网格为采样单元对全流域进行覆盖,共划分出860个网格。

  根据常规水质调查结果,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较好。

  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323种,隶属20目39科,其中历史有分布且本次采集到的鱼类308种,占长江水系历史分布鱼类总种数的69.5%。调查表明,随着长江全面禁捕后鱼类资源尤其是小个体短生命周期鱼类资源的恢复,长江江豚的捕食条件有望逐渐改善。

  根据水声学探测的结果估算,5年来,在长江葛洲坝下游80km江段繁殖群体的数量分别为27尾、20尾、16尾、13尾和15尾。中华鲟自然繁殖群体不但数量在下降,自然繁殖活动自2012年以来也时有时无。

  此外,调查人员在长江上游、中游干流段及赤水河共记录到长江鲟603尾,判断均为人工放流个体。2017年开始在长江上游成规模增殖放流后,2019-2021年,在长江上游开展了3次长江鲟自然繁殖调查,发现增殖放流的长江鲟亲本主要集中于宜宾三江口以上江段,部分放流个体已观测到摄食,能较好适应放流水域的环境。

  这是针对长江的第二次专项调查。第一次专项调查是1973-1975年的长江六省一市水产资源调查,距今已有40年。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