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楚璐璐)为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稳岗就业工作,吸引高校毕业生从事慈善公益事业。日前,广东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引导社会组织发挥动员社会力量、链接各方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开发就业岗位、拓展就业空间、提供就业服务。
在引导社会组织开发就业岗位方面,《通知》指出,要发挥不同领域及类别社会组织的专有优势。包括鼓励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设立专职就业岗位;推动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服务下沉基层,创造新增就业;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社会服务机构加大高校毕业生聘用力度。同时,要推动社会组织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为支持社会组织持续稳定就业岗位,《通知》提出,相关部门需引导社会组织健全薪酬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推动实施人才评价制度、继续教育制度,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有发展。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工作,支持枢纽型社会组织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引导社区社会组织依托“五社联动”机制,收集、发布、对接便民服务岗位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强调,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就业培训,通过强化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训基地建设,拓宽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培训及培养渠道,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立足公益导向面向会员单位开展专业培训,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就业辅导服务。重点加强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的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养老、托育等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技能培训。
对于如何吸引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并为他们提供就业便利。《通知》指出,各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开展“百城千社万企助就业”专项行动,重点挖掘本地、本领域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岗位信息,主动提供就业对接服务。同时,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工作,支持枢纽型社会组织搭建业内就业信息平台;引导社区社会组织依托“五社联动”机制,收集、发布、对接便民服务岗位信息,方便困难群众就近就业。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