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昔日受助学子 如今回馈家乡
2022-09-05 10:08:40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康传广 梅德娟 本报记者 安迪)9月1日一大早,江苏省海安市李堡中学语文教师马月琴就早早来到学校。当天,学校正式开学,她就提前到校准备备课笔记。让海安市慈善总会领导高兴的是,马老师是5年前该市慈善基金会“情暖学子”项目的受助者之一,毕业后主动要求回乡工作、报效家乡父老。

  4年前,家住滨海新区五虎村的马月琴生活在一个7口之家的低保家庭。爷爷奶奶年岁已高,体弱多病,父母亲以及两个叔叔均有智力残疾,那年高考,马月琴被南通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录取。该家庭的情况一直牵挂着村党支部和市慈善总会以及海安工商银行领导的心,想方设法进行资助,帮助这位莘莘学子圆她的大学梦。并鼓励她不辜负家人、学校和社会的期望,积极上进,勤奋学习,以良好表现、优异成绩来报答社会。4年间,她每年都会得到海安市慈善总会的“情暖学子”项目资助。毕业后,她放弃苏南名校和民办学校给她的优厚待遇,毅然决然考回家乡的学校。问及她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马月琴说:“我要谢谢大家对我的帮助,我也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回馈一下乡亲们。因为知恩图报才会走得更远。”如今,她肩负着李堡中学两个班语文教学并担任班主任。今年暑假,马月琴参加南通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

  同样,在海安市老坝港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局,有一位文静踏实、业务扎实的统计员缪海燕。5年前,她考入南京三江学院会计专业,入校前,父亲患肝癌用去50多万元,最终还是没能挽回生命。她的遭遇被区慈善会了解后,为她申报了市“情暖学子”慈善救助,村慈善工作站也给予了支持,帮她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她放弃南京一些大公司的优惠待遇,毅然回到家乡,考入滨海新区经发局,成了该局的工业统计能手。“我来到家乡工作,就是为了报答帮助我的政府和身边的好人。”缪海燕说。

  “情暖学子”公益项目是江苏省海安市慈善总会的品牌救助项目,在全省、全市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低保家庭的研究生、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实行连续性资助,覆盖他们的整个学习阶段,直至他们毕业。这一慈善资助项目迄今已有20多年。今年加大扶持力度,初中阶段每年2000元;高中阶段每年3000元;大学阶段每年4000元;研究生阶段每年4000元。每年都有700多名学子受到资助,累计资助8000多人,善款支出达2000多万元。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