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王宁 本报记者 叶清)“哎,我的‘闺女’看我来嘞!快进来,快进来……”日前,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泽雅镇石良村,70多岁的孤寡老人李大爷亲切地拉住慈爱义工陆爱微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作为一名义工,她常常到山里慰问孤寡老人,把老人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为老人做营养爱心餐,像亲闺女一样陪他们唠唠家常。
前不久,瓯海区慈善总会慈爱义工队“闺女来了”入选首批“浙江有礼”为民办实事“关爱山区孤寡老人”项目,成为温州市唯一入选项目。这支来自新桥街道的义工队伍常年深入温州最偏僻的农村和山区,化身最贴心的“闺女”,温暖了众多空巢老人的心扉。
2014年,慈爱义工队对瓯海泽雅山区、永嘉山区的老人进行摸底排查,发现这些生活在山区里的老人生活起居有困难,身边没有子女照料,物质、精神状况令人担忧,这让慈爱义工队的义工们尤为触动。
从那以后,义工们就特别留意山区里的老年人,有时间就上门探望,主动为这些孤寡老人送去更多的关怀。瓯海区泽雅镇支坑村空巢老人郑婆婆是慈爱义工队的帮扶对象之一,郑婆婆今年87岁高龄,无儿无女一个人住在黑漆漆的房子里。为了让老人能感受家的温暖,义工们大清早去菜场购买新鲜的食材,驱车一个多小时赶来为老人做了一顿爱心餐,此后经常上门走访慰问嘘寒问暖。郑婆婆流着泪感慨地说:“我儿子女儿都没了,老伴也去世了,就只有你们过来帮我弄得热闹,有你们真好。”郭溪街道的何大爷,早年因事故瘫痪卧床几十年,儿子离家出走杳无音讯,只靠老伴和女儿服侍照顾,他的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出去看一下外面的世界。慈爱义工队收到这位老人的求助信息后,给他送去了代步电动车,还坚持每个月带着营养食品来看望他。
老人们的需求在哪里,慈爱义工队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由于山路不便,老年人的生活物资相对匮乏,义工们就常去给山中的老人送衣送食;山区养老医疗配套落后城市,老人常常为看病烦恼,义工每次上山时便带着医生,定期为老人义诊;老人因身体不便缺乏自理能力,义工上门理发、修剪指甲、打扫卫生……这些年来,慈爱义工队结对空巢、孤寡老人30余位,提供服务惠及1万多人次,为老人带去关心及力所能及的帮助。
为了进一步做好孤寡老人的帮扶工作,慈爱义工队探索总结出全新的服务模式。“我们面向这群无人照顾、独居的孤寡老人建立了服务档案,上面详细记录着老人们的基本信息。”戴成杰介绍,根据山区老人的实际需求,他们构建了一个“三色”分类动态管理机制,将老年人分为绿、黄、红三种管理颜色,确定三个关爱级别,制定不同程度、不同频次的方案,为孤寡老人提供相应的“八大服务”。
这些年,这支平均年龄超60岁的义工队伍不断发挥着余热,为老人们做力所能及的实事。山区的很多老人,整日最盼的就是他们的到来,慈爱义工队每次在山区慰问完临别时,老人都会问义工们:“你们什么时候再来这里啊?”听到这些话,义工们感到非常幸福,老人们已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闺女”,这是付出与奉献的回馈,更是激励义工队前行的无穷动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