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在湖州看见现代慈善
2022-08-31 08:59:54    慈善公益报

编者按:

  慈善公益报(路平 李韬 本报记者 李希金)湖州地处浙江北部,位于浙苏皖三省交汇处,全市面积58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0.7万人。这座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近年来,湖州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幸福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这些美誉的取得折射出湖州诗画般的湖光山色与人文胜景。

  值此“中华慈善论坛(2022)与全国慈善会系统高级人才研修班暨第二届南太湖慈善论坛”即将于湖州召开之际,本报特发此文,以示祝贺。

  这虽然是一座普通的村落,然而,这里的善款募捐每年都在百万元以上。“老年活动中心”让老人们的休憩舒适温馨;“儿童之家”让孩子们的玩乐尽情尽兴;“党群服务中心”体现着接地气、有温度的便民服务功能;“百姓之家”致力于让村民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新区凤凰街道陈板桥村成为当地首批“慈善文化实践示范基地”之一。一幅幅善意涌动、充满活力的生活图景无不让人萌发美好憧憬,也由此成为新时代湖州慈善事业的一道缩影。

  类似这样的示范基地在湖州已建成44处。

  湖州自古是善城。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早已深入人心、世代相传。近年来,在湖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市慈善总会系统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下,湖州慈善事业以务实之举、创新之力、奋进之志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理念拓新谋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慈善事业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慈善法》有关要求,湖州市慈善总会率先提出了新时代湖州慈善事业的“六化”建设目标,即时代化、特色化、法治化、指尖化、大众化、职业化,并以此为指引,开启了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之路。从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的补充者,到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再到第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推动者,湖州慈善由此迈向了主体更加突出、定位更加清晰、内涵更为丰富、天地更为广阔的现代慈善新阶段。

聚木成林得善果

  目前,湖州全市乡镇、村全部建成慈善机构(基金),党政机关的综合性部门大多建有慈善分会(基金)。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慈善组织网络已告建成。既抓“龙头大户”又抓“千家万户”的筹募机制持续释放活力动能,2013年至今,湖州市慈善总会资金筹募总额达5.4亿元,全市人均捐赠多年来位于浙江省前列。

  市慈善总会坚持服务大局,《共富路上善先行——十大行动方案(2021—2025)》于浙江省慈善会系统率先出台。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困难群众,普惠型慈善项目逐渐向精准型帮扶转变。湖州市慈善总会2018年至2022年6月慈善公益项目支出达3亿元,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对口支援,精准脱贫决策部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创建慈善帮扶实体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文扬善创未来

  文化为魂,善行致远。为了助力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为其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湖州目前正在开启以善兴文、以文扬善的慈善工作新篇章。湖州于2020年1月成立了浙江首个地市级作为独立法人的慈善文化研究机构——湖州市大东吴慈善文化研究院,并面向长三角区域举办了首届“南太湖慈善论坛”“社会治理与现代慈善”学习研讨班等多场具有影响的慈善文化交流研学活动。2021年11月,中华慈善总会决定依托研究院建立中华慈善文化湖州研学基地。今年9月5日,“中华慈善论坛(2022)与全国慈善会系统高级人才研修班暨第二届南太湖慈善论坛”将在湖州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慈善界同仁将在此展开思想交流、智慧碰撞、经验分享,共同探索新时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新路。

  面向新时代,湖州立下宏愿: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建成领跑全省、辐射长三角、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慈善文化传播与研究高地。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