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 通讯员 闫占廷)“三寸粉笔,三尺讲台育桃李;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师魂。”在河南省宁陵县教师队伍中,以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杜心汉领衔的教育世家最为特别,他们三代为师薪火相传,夫妻“同教”坚守讲台,在半个多世纪里,倾注了满腔挚爱和热情,诠释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现年88岁的退休教师杜心汉鬓发斑白,精神矍铄,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是宁陵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见证人。
1960年8月,大学毕业后的杜心汉执意回到家乡,投身到教育事业中。他先后在宁陵县三中、宁陵县一中、孔集乡高中、河南大学宁陵县函授站任教,1986年被任命为宁陵县教研室主任,专业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直至2000年退休。从教40个春秋,他从一名普通教师一步步成长为高中名师,最后成长为一位人民教育家。
一枚“全国优秀教师”奖章熠熠生辉,一个“河南省特级教师”的称号令人敬仰,杜心汉滋兰树蕙,育才无数,为宁陵县教育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宁陵县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杜心汉的爱人王继敏也是一位人民教师,生前在宁陵县第二高中工作。夫妻俩生活上情投意合,教学上比翼双飞。可能受其影响和熏陶,长子杜斌和其爱人张久勤也是“夫妻同教”。
杜斌1980年参加教育工作,在宁陵县孔集乡中心小学任教;张久勤1981年走上三尺讲台,在宁陵县逻岗乡中心小学教书。夫妻俩长期扎根在乡村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耕耘,用自己的青春岁月,照亮农村孩子的美好未来,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后来,杜斌夫妻俩相继调入宁陵县初级中学,直至退休。这期间,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恪守着教书育人的天职。
杜斌夫妇为人谦和,与人为善,踏实肯干,无怨无悔,不论在哪里工作,都获得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职工,他们虽然没有显赫的业绩,没有金灿灿的证书,但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半生。
良好的家风,浸润人的一生。由于家庭的耳濡目染,使孙子杜伟也从小就一直梦想成为一名老师。“长大后我要成为你”,这首歌曲伴他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
杜伟1998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宁陵县第二高中和宁陵县实验中学任教。2000年7月1日,杜伟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爷爷和父亲工作上都是一丝不苟,甘于奉献。他们的言传身教,是杜伟前进的动力。教学中,杜伟在一个“勤”字上下功夫。勤于备课、勤于复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面对新课程,不断加强学习和钻研,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目前,他正积极投入课题研究,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向“科研型”发展。
杜伟的爱人潘晓婷是宁陵县第二实验小学的英语教师,曾荣获过宁陵县“师德模范”荣誉称号,她讲授的英语公开课被商丘市教研室授予优质课一等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杜氏一家三代六人“同教”,绵延60余年耕耘在杏坛,他们默默无闻的辛苦付出,谱写了一曲薪火相传、矢志育人的奉献之歌。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