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福建省民政系统引导各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帮扶
2022-08-17 08:11:1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创新社会组织联动机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困难群众救助帮扶、积极开展社会组织人才培养……今年以来,福建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帮扶的政策,进一步发挥慈善组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积极作用,这为福建社会组织的发展作出了指引。

政策指引促社会组织

更加健康向善

  为进一步培育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组织,4月,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创新社会组织与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

  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多样化社会服务,8月,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中指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资捐赠、生活照料、心理疏导、送医护理等多样化服务。

  这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福建社会组织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以福建省民政厅、省乡村振兴局组织开展的“阳光1+1(社会组织+老区村)”牵手计划为例。该牵手计划旨在助力福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据福建省老区办负责人介绍,全省已有1600多家社会组织参与其中,社会组织已累计投入11.53亿元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其中69.7%的资金用于产业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牵手计划实施过程中社会组织为老区村修成了“阳关道”,筑起了“富民桥”,修缮了遗址,申请了商标,全省社会组织及其引导的会员单位累计投入10.76亿元,推进项目4981个,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社会组织人才培养

更加精准暖心

  社会文明的发展,不仅靠一砖一瓦的建设者,更需要培养文明的传播者。政策上的鼓励和推动使得我国社会组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动力和空间,而社会组织专业人才供给匮乏、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得不到保障,已成为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向前发展的主要瓶颈和症结所在。

  福建省深知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6月,福建省民政厅举办全省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培训班,组织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示范工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接着,为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保障改善民生中的积极作用,夯实福建慈善人才队伍建设基础,福建省民政厅分别于7月29日举办“2022年省级慈善组织负责人培训班”,8月11日举办“2022年全省慈善总会业务负责人培训班”。培训课程中,省民政厅有关领导、国内公益慈善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实务工作者围绕慈善组织能力建设、慈善组织项目管理与运作、慈善组织财税制度、如何促进企业参与慈善事业、慈善组织党的建设等主题作专题讲座。


8月11日,“2022年全省慈善总会业务负责人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针对慈善组织能力建设方面,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处四级调研员江泽老师进行讲解中提到,“要坚定保持慈善组织基本条件,清晰认识慈善组织基本内涵,规范慈善组织日常管理,需关注相关法律责任和政策扶持。”

  慈善法律法规学习是此次培训的一大亮点,福建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许胜紧贴实际,注重实效,把《慈善法》《福建省慈善事业促进办法》进行了讲解,促进了慈善总会业务负责人对慈善法律知识的了解。大家纷纷表示,本次培训班的学习内容紧贴实际,针对性强,对于慈善工作中的法律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选择慈善事业,重任在肩。福建省加强社会组织阵地建设、人才支撑,不仅为发挥社会组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作用提供动力,也为擘画福建慈善美丽蓝图增添了光彩。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