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刘娟 陈晓丹 本报记者 柯里)“大伯,您稍微往左转一下身,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拍摄一下你刻刀的走向。”在云南省保山市板桥镇青龙街,杨董清通过拍摄甲马画,让更多人了解了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木刻版画艺术,同时,他也感受到了保山甲马匠人的执着与坚守。
90后青年杨董清是云南保山的一名公益摄影师,8年来他在公益摄影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光影不辍。杨董清用一个个镜头定格下人们的幸福笑脸,展现出家乡的人文风貌,同时也记录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他说要向更多人宣传保山,讲好保山故事,树立好保山好形象,才是他作为一名时代青年应有的价值。
杨董清说:“保山有厚重和灿烂的历史文化,我觉得我们不仅要记录这种美,还应该用自己擅长的一些方式,把这些美展示出来,宣传出去。”于是,百年老茶馆、永昌墩绣、茶马古道、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东山森林公园等保山的历史人文风貌都被杨董清一一收录进了镜头,并在他的精心制作下通过新媒体平台向更多的人推出。“这些作品推出后,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度,有很多人点赞,还有很多人留言,都说很想到保山来近距离感受一下作品中的人文和风貌。”杨董清欣慰地说。
据了解,杨董清与摄影的缘分始于2014年,当时他刚拥有了人生的第一台相机,却也在那一年失去了亲爱的爷爷,带着没能给爷爷拍一张全家福的遗憾,他萌生了为山区群众拍摄全家福的念头。8年来,他走村串寨,累计为2000多户农村家庭免费拍摄超过1万张的全家福与个人肖像。
杨董清表示,在拍摄过程中,他见证了许多家庭从贫困、到脱贫、到奔小康的全过程,一张张全家福传递出的不仅是团圆和幸福,也传递出奋斗的意义。正是因为想赋予公益摄影更多的意义,杨董清的镜头开始从市内延伸到市外,从生活关注到文化,从普通人聚焦到手艺人,也逐步从单打独斗发展为团队合作。他的“全家福公益摄影”“乡村公益摄影·云南行”等项目让他在“向上向善”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也收获了很多的肯定和荣誉。
“公益摄影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特别有意义和价值,我也希望凝聚更多的力量,搭建更好的平台,为更多人定格幸福笑脸,向更多人宣传保山,讲好保山故事,树立好保山形象,这件事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杨董清说。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