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尚洛)没有人天生勇敢,当战“疫”的号角吹响,一张张青涩而稚嫩的脸庞,一个个精神抖擞的退役老兵,听从指挥调度,分别在住所地就近下沉社区,助力首都抗疫工作。
“疫”线中的青年逆行而上
自北京本轮疫情以来,来自各行各业的大批青年志愿者在北京市抗击疫情一线默默奉献,从事核酸采样、物资运输、环境消杀等工作,在辛勤的志愿工作中度过节假日。
“7:45开始核酸,请不要聚集”……早晨7点半,西城区展览路街道万明园社区服务站门前已有居民排队等待做核酸,身穿蓝色防护服的新时代文明志愿者正在协助社区指引大家有序排队。手提扩音器的这位“小蓝”名叫孙三慧,是奇安信的安全服务工程师,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放弃节假日了。就在不久前,他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网络安全建设和保障任务。
“参与疫情防控和冬奥保障一样,都是我人生中的宝贵经历,北京冬奥精神也是鼓励我在核酸检测中贡献青春力量的强劲动能。”孙三慧说,“今天我们公司有6名青年团员响应街道号召,在抗疫一线过节,我们感觉很有意义。”
无独有偶,许天毅是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的学生,他打小在通州区玉桥街道葛布店北里社区长大,和街坊四邻非常熟悉。每当社区发布公告,他经常跟着当楼门长的父母挨家挨户通知邻居,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楼门长”。“有一些爷爷奶奶不玩手机,接到信息比较慢。我去敲门提醒他们,让他们及时了解社区动向。”许天毅说。
据了解,2020年疫情初起时,不满17岁的许天毅就每天在家里盼望疫情赶紧结束,“当时一听武汉封城,心里觉得很害怕,就想老老实实在家,别给大伙儿找麻烦”。而最近这次北京疫情发生后,许天毅决定走出家门,参与到防控志愿服务中,“我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疫情早日结束”。
老兵志愿服务尽显军人本色
5月4日,北京连续三轮核酸检测的第二天。北京市顺义区石园街道北一社区东侧小花园内核酸检测点,前来做核酸的居民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正午时分,太阳有些刺眼,61岁的退役老兵李保忠用有些沙哑的声音通过小喇叭一遍遍提示:“请您间隔两米排队,请您间隔两米排队。”
“有老兵在不间断巡视,一旦发现老弱病残孕等居民,就会马上把他们引入绿色通道。”李保忠说,有的高龄老人自己不好意思,如不引导他们走绿色通道,排队时间长了,怕老人支持不了。当天,老兵志愿者服务队为10余名高龄老人开辟了绿色通道。
据了解,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在石园街道及北一社区支持下,由10余名退伍老兵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成立。2021年9月,石园北一社区举行授旗仪式。自此,疫情防控阵地上,就活跃起这支不褪色的志愿团队。
另一边,位于朝阳区劲松街道的百环社区,是北京本轮疫情中的临时管控区域。此轮疫情,家住百环社区的退伍军人李惠昌再次成为一名志愿者,算上这次,他已经在北京和老家辽宁丹东做过6次抗疫志愿者。此次李惠昌负责社区全员核酸检测中的信息登记工作。几天下来,除了疲累,一句句的“谢谢”和“没关系”,也让他感受到了来自居民的善意。
作为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退伍军人,李惠昌觉得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出去为大家服务。”
李惠昌表示,等到小区解封了,如果周边其他小区需要帮忙,他也会继续去做志愿者。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