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义谱写生命奇迹
—— 好妻子守护“植物人”丈夫6年终不悔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周颖 通讯员 康传广)繁星隐隐还在天际逗留,东边一角刚刚泛出鱼肚白,张冬琴便起床开始了忙碌的一天:给丈夫用热毛巾擦拭,更换垫布、做饭、喂饭、按摩……她做得细致认真,每完成一项,就在“护理日志”上进行记录。躺在病床上的丈夫缪冬冬虽然睁着眼睛,却不知能否感受到妻子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近6年来,张冬琴精心照护植物人丈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婚姻家庭版的“不抛弃、不放弃”。
张冬琴的家住在滨海新区川港村,这是海安最东边的临海村庄,也是最早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她很喜欢阳光,因为那代表着希望。
2016年5月24日,苏海安渔“00246”号渔船在中韩水域生产区进行捕鱼作业,船上一名船员下到船舱拿渔盘时突然中毒倒地,舱外的缪冬冬在对中毒船员成功进行救援后陷入昏迷,成为植物人。
丈夫发生意外时,张冬琴身怀六甲。事故发生一个多月后,因为丈夫持续昏迷、不省人事,张冬琴因悲伤过度导致胎儿早产,孩子出生后便进了保温箱。当初3斤的小婴儿如今已健康长大,蹦蹦跳跳、嬉戏玩闹,只是从会说话起,有个问题他天天问:妈妈,为什么我的爸爸不说话呢?他不喜欢我吗?
是啊,爸爸为什么不说话?张冬琴就总会回答:“爸爸累了,需要休息。你说话,爸爸听得到。他最疼你,没出生时名字就取好了呢。”第一次叫爸爸,第一次出牙,学会走路……张冬琴有个“相册备忘录”,孩子的一路成长,她都会跟缪冬冬“汇报”。儿子小军是现在唯一不知道真相的人,张冬琴说自己不知道能瞒多久,但想让孩子知道,爸爸爱他。
事发近6年来,辗转3家医院,花去医药费、康复费近百万……缪冬冬从事故发生之日起,便毫无知觉。日夜守护,虽然让亲人感到身心俱疲,但是他们在心里头没有出现过“放弃”两字。
五年前在北京求医,医生就对她说:“治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许活过两年都成问题,并且护理工作很费力,亲属要做好思想准备。”
情况最糟糕时,身高1.75米的缪冬冬体重不足百斤,每天要挂近20袋的盐水,一侧肺部萎缩只剩下拳头大小。为了防止缪冬冬得褥疮、更好康复,张冬琴专门买来升降移位器、站立康复创、康复脚踏车等;为了不让丈夫长期卧床造成肌肉萎缩,张冬琴坚持每天给其按摩,用轮椅推着在院子里散心……有爱就能创造奇迹,如今,医生的“两年预判”早已过。
张冬琴的事迹传遍江海大地,更感动着具有好人传统的滨海新区人民。她先后被评为南通市首届“南通好人”和“海安好人”。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