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一位可钦可敬的长者
2022-03-21 08:49:27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胡运森 本报记者 李济慈)有这样一位老人,其职业和艺术生涯横跨卫生、书画、慈善三个领域,均有建树,名扬陕西乃至全国,被业界尊为“大家”。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他仍然精神矍铄,壮心不已,继续为自己心仪的事业奔波忙碌。他就是《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社社长、《陕西大众医学教育》杂志主编、全国卫生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省保健学会名誉会长、省卫生厅原副厅长、陕西抗癌协会理事会1至4届理事长、省慈善协会1至3届常务理事、省慈善协会志愿者总队原副队长耿庆义老先生。这一个个头衔并非虚名浮誉,而是代表了他所从事的专业与他所热爱的事业。

  耿老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医疗系。在他整整38年的工作经历中,无论是做行政官员,还是潜心研习书画,抑或投身公益慈善,每一处都留下了他的光和热、功与名。

  耿老曾在安康山区工作24年,做过外科大夫,担任过地区卫生局局长。他的专业技术、领导能力与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令人称颂。期间,他组织指导专业人员开展地方病防治,水灾后环境卫生治理以及新药研制工作,分别取得国家和省市级5项科研成果奖,引得来自全国8省、市和14个地市人员前来参观考察。他的工作不仅像手术一样精细精准,且极讲效率,马不停蹄“一天连跑7个县”的故事至今还在安康山区广为传颂。

  耿老后来调到陕西省卫生厅主管卫生防疫、疾病控制、地方病防治等工作。其间,他的足迹遍布三秦大地107个县区市,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对地方病的防治研究、防氟改水改灶以及麻风病防治等都一一挂在心上,精心组织专业人员展开研究,筹措资金开展防治,使全省氟中毒、大骨节、地甲病、克山病等发病率大幅降低,许多麻风病患者被彻底治愈,极大改善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有效助力了脱贫攻坚大业。

  耿老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他笔下的菜蔬、墨竹、荷花、山水、动物风格鲜明,独具特色,多幅作品收入《全国卫生界书画精品集》,多次作为政府礼品赠送国际友人。同时,他还带领全国卫生界书画精英开展广泛交流研讨,助力弘扬与创新中国书画艺术。

  在学术上,耿老主持的《现代肿瘤医学》《陕西大众医学教育》杂志已成为全国卫生界重要的医学读物,尤其是对全国肿瘤防治和医疗科普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与指导作用。

  多年来,耿老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他创办的省保健学会涵盖80多个专业。10余年来,每年都要举办各类公益培训及学术交流300多场,组织医疗队下乡“送技术、送科普、送设备”的“三送”公益服务活动参与者达100多万人次。为爱心企业与边远山区搭桥牵线,向山区医疗机构捐赠了价值近1000万元的医疗设备,极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医疗卫生状况。

  耿老在担任省慈善协会常务理事、慈善专员的22年里,推动慈善助力乡镇卫生院建设达177所,慈善助医助残受益者近1万人。

  耿老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繁忙工作之余,一直关注着陕西省遗体和角膜捐献事业。在他的感召下,省慈善协会40多名志愿者与西安交大遗体捐献办公室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书。他还多次参加遗体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和西安市眼库组织的各项活动,支持这项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

  2020年6月,耿老携夫人何惠林女士一起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实现了一个藏在心底多年的共同夙愿:签署遗体和角膜捐献表。其间,耿老仍不忘询问起遗体和角膜捐献工作的现状和遇到的困难,他对西安交大医学部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并爽快地说道:“拿表来,我要登记签字,能用的都捐了!”身为西安医学院退休教师的夫人说:“我的眼睛可好了,希望在我百年之后能够帮助需要的人,继续看到这个世界。”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