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王启林:好事要做一辈子
2022-03-09 08:45:11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彭益舟 通讯员 闫占廷)在河南省宁陵县城关镇北关村一处普通的小院里,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虽然眼睛看不着,但他精神矍铄,性格开朗,一副古道热肠,喜欢为人分忧解愁,他就是王启林。

  提起七旬老人王启林,乡邻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坚持做好事几十年,那可是活雷锋啊!”

尽一份微薄之力

  2020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武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时刻关注新闻报道的王启林老人,心里又忧又急。

  那天一早,他在老伴庞秀荣的搀扶下,怀揣一颗火热的心,找到宁陵县残联办公室。从兜里掏出5600元钱说:“这次武汉疫情比较严重,我想奉献一点点爱心,委托你们帮我捐到武汉去……”

  经过询问,残联的工作人员得知,这笔钱是两位老人所有的积蓄。这次,王启林老人把存折里的钱全取出来,一下子捐出去。残联的工作人员深受感动,只好留下老人5000元捐款。

  “为什么要捐款?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应该尽一份微薄之力。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奉献不分大小,点滴汇聚爱心,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一定打能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王启林老人说。

  “王启林老人平时生活很节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每月发放的养老金。”宁陵县残联负责人李付远说,“遇到捐款,他都能倾其所有,奉献精神实在可嘉!”

好事做了一箩筐

  谈起王启林做过的好人好事,和他相濡以沫的老伴庞秀荣最清楚,说起来滔滔不尽。

  “他14岁那年,看到池塘里有孩子溺水了,正在深水区一浮一沉,千钧一发之际,启林不顾自己安危,纵身跳了下去,拖住孩子用力拉到岸边,救了他一命……”

  “20世纪70年代,他在路上捡到一个黑色提包,看上去鼓囊囊的。他也没有想到打开看看,便直接交上去了。后来才知道,那里面装的是赵村公社的购粮证和救济款。当时正是青黄不接二三月,那可是几千人的救命粮和救命钱啊……”

  “记得刚实行承包责任制那年,乡邻王天富家不幸失火,家里的东西烧得一干二净。一家人又急又饿,吃不上饭。启林得知情况后,立刻把家中的一袋小米送了过去……”

  “这几年,他想报答生他养他的家乡。自己出资邀请县豫剧团到程楼乡大吴庄给乡亲们唱大戏,还要掏腰包给村中的老人包车去首都北京旅游,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看到人家有困难,就感同身受,所以我一定要帮,而且尽力去帮。”王启林老人袒露心声,“有人说我这样做太傻,其实他们不明白,助人才是获得快乐的真谛。”

  老伴庞秀荣是一个贤内助,她在一旁说:“我们家也不宽裕,生活上节衣缩食,启林虽不能做一些大事,但可以做一些实事,力所能及,尽其所能吧。作为一个残疾人,他也活出了人生的精彩。”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