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入冬以来,随着气温的逐渐走低,乡村学校取暖问题牵挂着社会各界的心。不久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北方地区农村学校冬季取暖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全力确保区域内每一所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的取暖设施安全运转。为贴近教师之心,解决学生之忧,全国各地多举措做好采暖保暖工作,切实打造冬日暖意,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给予政策支持 为乡村学校取暖兜底
为不让一所学校因为缺钱而受寒,各地主动协调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生均公用经费支出,对供暖期较长地区学校、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农村教学点给予经费倾斜。
新疆精河县有义务教育学校16所、独立幼儿园8所、附属幼儿园9所。取暖费补助标准:义务教育学校生补助标准每生每年140元,学前教育学校生补助标准每生每年120元。依据各学校取暖面积核定取暖费,该县统筹安排资金,除去公用经费安排的专项资金外,剩余取暖费缺口全部由县财政兜底保障。
据了解,通过取暖费资金的足额拨付,切实保障精河县农村学校学生温暖过冬。截至目前,共计支付取暖费394.1万元,其中专项资金238.9万元、财政兜底取暖费155.2万元。全县义务教育取暖费共计拨付290.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88万元、财政兜底取暖费102.5万元;学前教育取暖费共计103.6万元,其中专项资金50.9万元、财政兜底取暖费52.7万元,惠及学前及义务教育学生17671名。
在吉林,该省全力支持全省采用燃煤小锅炉取暖的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改为电清洁取暖(“煤改电”)。项目共有6个奖补级别,分别是260万元、390万元、520万元、650万元、780万元和1040万元。陕西彬州市农村86所中小学、幼儿园供暖覆盖率达到100%,惠及学生及幼儿1.8万名。
紧绷安全之弦 升级取暖设备
安全责任大于天。地方各级多举措保障冬季取暖安全,通过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取暖电器等设施设备升级,确保供暖设施安全运行。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鲁权屯镇海尔小学共有1000余师生,其中住宿的师生就占总人数的一半。在以前,学生寝室取暖方式为天然气锅炉取暖,但是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升温慢,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切实做好全县农村学校冬季供暖工作,武城县提早部署,精心谋划,实施取暖设备升级安装工程。今年10月份,武城县投资293.36万元,已为全县48所学校购买安装空调1520台,在入冬前已调试完毕,现已投入使用,确保了乡村学校师生温暖过冬。
“我们换为空调之后,启动10-15分钟就能达到舒适温度,同时温度也能随时调节。我校宿舍和教室、办公室共93间,(供暖)使用面积近4000平方米,保证了师生温暖过冬。”武城县鲁权屯镇海尔小学校长桑炳先说。
据悉,为保障学生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学习及住宿环境,海尔小学还安排值班老师每天对宿舍、教室的温度进行监测,保证都能够达到18摄氏度以上。
同样,为确保师生温暖过冬,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温泉辅导小学《采暖保暖工作应急预案》,成立安全排查、后勤保障等工作小组,保证学生安全取暖;甘肃会宁县实施农村学校冬季“温暖工程”对农村学校冬季取暖方式和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全县总共完成农村中小学采暖改造学校52所。
保证每间教室都温暖,每个孩子都不受冻。各地通过一系列的民生工程,暖冬行动让农村学校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了“温暖的冬天”。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