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促善治 办实事惠民生
——南通市社会捐助工作中心融合党建工作掠影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叶清)江苏省南通市社会捐助工作中心党支部(下称中心党支部)成立于2020年3月,共有正式党员3名,预备党员1名。中心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党建工作与慈善捐助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同计划、同部署、同推进、同提高,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中心党支部虽然年轻,但在以党建引领促慈善惠民实践上,逐渐探索出一条党建与慈善业务工作融合推进的有效路径。
党建引领 目标更加明确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证明,党建是“发动机”、是“加油站”,党建工作与慈善业务工作融合推进,事半功倍。
慈善捐助事业是人类最无私、最纯洁的事业,“慈心为本,善举为民”的理念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一致。中心党支部精心组织开展助医、助困、助学、助老、助孤、助残、助创、助美等一系列慈善救助活动,人性化、精准化的帮扶,让人民群众充分体会到党的温暖、社会的温情、慈善的温度。
为进一步弘扬张謇慈善精神,9月上旬,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南通市“慈善之城”建设实施意见》,并举行“慈善之城”建设启动仪式。仪式上,“张謇慈善基金”正式揭牌,29家企业现场举牌捐赠爱心款8380万元,单次主题劝募资金总量创中心历史之最。
面向崇川区60周岁以上失独家庭实施的“失独家庭医疗关爱行动”,让每一个失独家庭拥有了一份“医保南通保”,有效缓解了他们的大病医疗费用之忧,惠及1089名失独老人,总资助金额32.23万元。面向市区0-6周岁残疾儿童实施的“残儿康复关爱行动”为每一名坚持训练康复的残疾儿童发放慈善补贴600-1100元,上半年共资助残疾儿童155人,发放慈善补贴9.5万元。八一前夕,“革命老兵关爱行动”,共惠及各类老兵116人,发放节日慰问金99400元。面向全市困难家庭大学生实施的“江海阳光”“金秋圆梦”等助学行动为1000余名困难学子发放助学金400余万元,为寒门学子点亮希望。
党建融合 成效更加显著
党建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支部的战斗力,在开展慈善事业建设中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慈善捐助工作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让南通成为有爱有温度的城市,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去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心党支部闻“疫”而动,为南通社会各界爱心单位和爱心个人踊跃奉献爱心搭建了有效平台。截至去年底,捐助中心共募集疫情防控款5412.38万元,全部用于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期间,率先在全省实施“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社区工作者”项目。市、县慈善部门联合出资315.229万元,会同市民政局对新冠疫情防控一线社区工作者开展慰问,赢得基层好评。
今年7月,河南等地特大水灾牵动了南通人民的心,社会各界纷纷来电咨询捐赠事宜。中心党支部立即行动,迅速开展“防汛救灾、驰援河南”公开募捐工作,共收到爱心款178万元,纯净水、大米、方便面、空调被等一大批爱心物资总价值200余万元,把南通人民的爱心及时传递给了河南灾区。
工作中,中心党支部始终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弱势群体,特别是困难老人、困境儿童这一“老”一“小”最需要关爱的群体身上。精心策划救助项目,千方百计从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给予他们温暖与呵护。
中心党支部“以党建促善治,办实事惠民生”的实践过程,成效明显,反响较好。但对照新时代赋予慈善捐助事业的新使命、新要求,对照弱势群体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需求,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心党支部将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