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寒潮来袭 各地开启送暖模式
2021-11-15 08:14:0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近日气温骤降,如何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为做好困难群众及临时遇困人员的御寒保暖保障工作,各地开启了寒冬送温暖模式,救助站内为遇困群众送关爱,给贫困户家里送去暖冬物资……这一个个暖心善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困难群体身边。

救助站温暖遇困人员的心

  尽管窗外寒风嗖嗖,但江苏省常州市救助管理站受助人员的宿舍内却十分温暖。今年38岁的蔡某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老家在宁夏,半个月前由于遭遇了招工黑中介,不仅所带的行李都没了,身上也只剩下一件单衣。

  在他向常州市救助管理站寻求帮助后,常州市救助管理站将其安排在救助站住下,除日常生活照料外,还帮他联系到了家人。这次降温,救助管理站专门给他发放了御寒的冬衣。

  据悉,面对寒潮来临,常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对桥梁涵洞、在建工地、废弃房屋等重点区域开展救助专项行动。求助热线24小时畅通,而且救助专用车辆24小时备勤,确保随时救助应急响应。

  在浙江省,湖州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由带班领导带领4个劝导小组,每日上街积极开展巡查及现场救助服务,全力织密、织牢民政救助“保障网”。湖北省随州市救助站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活动,组建巡查专班,24小时值班值守,切实肩负起“托底线、救急难”的重任。

进门入户送暖冬物资

  “是你们啊,这么冷的天,快进屋!”日前,家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飞虹社区的丁秀贞老人家里来了两位身穿红马甲的“客人”。说是“客人”,老人更觉得他们像是家人。“奶奶,这两天降温,我们担心你外出不方便,就给你买了点菜。”身穿红马甲的飞虹社区工作人员王艳和同事边打开袋子,边告诉老人。

  丁秀贞今年已经90多岁了,家中只有她一个人。考虑到气温突然降低,社区针对像丁秀贞这样的孤寡、高龄困难群众,采买了白菜、西红柿、猪肉等“暖心菜”,帮助老人度过寒潮。

  据悉,面对寒潮,蜀山区民政部门、镇街村居等迅速实施有效措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慰问活动,满满爱心同样温暖了南七街道的困难群众。连日来,蜀山区民政局组织党员志愿者前往南七街道,为新华社区、丁香社区7户困难群众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资。

  值得一提的是,蜀山区民政局设立临时救助站点,对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给予食品等物资救助,进行有效引导和劝返,并及时提供防寒保暖的衣物,如棉被、热水、食品等,为他们提供暖心服务。

  在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公共服务办联合寮步慈善基金会组织,开展了“民生大莞家” 2021年“寒冬送暖·心愿速递”暖冬关怀活动,走进横坑社区困难家庭,为群众送上御寒物资。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开展“寒冬送温暖,关怀暖人心”入户帮扶活动。为辖区内70余户困难家庭送去大米700余斤、食用油700余斤、御寒棉衣150余套,确保他们能够抵御寒冷、温暖过冬。

  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安全过冬。各地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不仅帮扶困难群众、助流浪乞讨人员解决了生活困难,也让他们在寒冬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及社会的关爱。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