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刘志尚 李强 本报记者 张迎迎)“我患有糖尿病将近十年了……是李妈妈又一次点燃了我们理想的火花。不但给了我们求学的资助,更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一名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的受助学生在金秋助学活动发言中满含热泪地讲道。
受助学生口中的李妈妈名叫李玉玲,是山东省微山县昭阳街道老坝村人,在创业致富后,她不忘回报社会,多年来在公益事业上作出了很大贡献,共捐款捐物1000多万元,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先后获得“市劳动模范”“山东省敬老模范”“全国敬老孝亲之星”“第六届中华慈善奖”“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众多荣誉。
帮助弱势群体脱贫
李玉玲富了,但她深知今天的富有,靠的是党的富民利国好政策,靠的是各级政府的支持,靠的是父老乡亲的关心和帮助。她常说:“人不能忘本啊!”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老坝村外出务工人员不能及时返乡收麦的问题成为李玉玲最关心的头等大事,她主动捐款8万元购买了两台收割机,及时解决了群众收麦难的问题。同时,她还拿出1万元用于购买防“非典”所用的药品和消毒设备,免费供全村群众使用,确保了一方平安。
2004年,微山县昭阳街道办事处决定新修旺湖路和爱湖路。她得知办事处资金紧缺,两个工程配套资金难以落实,便主动捐出20万元,全力支持这一民心工程。2005年年底,李玉玲又先后投资22万余元,为微山县老坝村修通柏油路,让生活在这里的渔民群众告别了泥泞,并投资11万元为老坝乡开通了自来水。
2006年以来,李玉玲每年都参加“慈善一日捐”活动,累计捐款20万元,每年救助医疗费不少于5万元。2008年,南方遭受雪灾,李玉玲通过红十字会捐款2万元。5.12汶川大地震,她捐款10万元,同时调动15辆东风半挂货车随同济宁救援车队一起,把支援灾区的物品及时送到灾区。
李玉玲十分注重帮助社会青年和贫困户子女,截至目前,她已累计解决了200余户贫苦家庭的生活问题,在解决失业劳动力就业、帮助弱势群体脱贫、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爱心助学900余人
李玉玲不光关心贫困群体,更关心下一代。她积极响应县妇联开展“救助失学儿童,托起明天的太阳”活动,每年高考结束后,她都要资助多名贫困大学生。几年来,共捐款700余万元救助了900余人次因家庭贫困而不能完成学业的贫困孩子,承担了他们大学期间所需的全部学费、生活费。
老坝村的小姜芹家里生活十分困难。2005年8月份,姜芹接到德州学院本科录取通知书后,既欢喜,又忧愁,全家人都为学费犯愁。李玉玲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找到姜芹家,捐款6万元,承担了姜芹大学4年全部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感动得姜芹的家人流着眼泪说:“多亏了她玉玲姨,要不,俺闺女根本上不了大学啊!”
李玉玲对教育非常关心,当她了解到部分农村学校课外读物缺乏,于2007年12月份给昭阳希望小学、南庄小学、聋哑学校、昭阳一中四所学校订购2008年度学习报刊及资料,累计金额达2万元。2007年以来,她连续三年为聋哑学校的80多名孩子定做校服,给他们送去学习用品等,让那些残疾孩子们的脸上绽放了笑容。
多年来,李玉玲为社会公益事业作了很多贡献,但她却不愿宣传自己,认为做这些事情都是应该的。她说,我也曾经受过苦、犯过难,是真心想帮助那些困难的人。
责任编辑:csgyb2